無論台灣在觀念上如何進步,你還是可以察覺到這個社會仍有相當強的保守的、偏狹的、不平等、不重人權的觀點。特別身為一個在社會結構中原本就是弱勢的女性來說,這些言語或觀點都是切身之痛,更別說台灣在國際世界中也屬於邊緣又弱勢的位置,讓台灣女性也要在這種雙重弱勢的地位中驚恐於一些莫名其妙的意識形態。
來源:哈囉~ 馬凌諾斯基
因此,我要說得是「什麼是台灣」?而不是誰的台灣,還有對台灣的權力義務。你如何描述台灣?用地理資料、人口統計、經濟指標還是文化產品?當你從政權轉移、政治事件的角度來談台灣時,充其量只能解釋「台灣不屬於中國」這件事,可是,這對聽的人來說有意義嗎?可以幫助他知道台灣嗎?當他連台灣的樣貌都勾勒不清楚,誰有空管你落落長的國族史,搞不好他還會跟你...
但是,身為一個台灣人、身為一個外交孤兒,服務的背後還是得頂著外交的目的。有時候上了媒體(不論台灣媒體或邦交國的媒體),都已經不太曉得這個行動的本身,到底是為了自己還是為了台灣。而且也覺得矛盾,不曉得究竟只是為了想助人而助人,還是想破除台灣人只會捐錢的迷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