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覺得這是很好的活動,邀請大家參加
19 年前 - 一個風和日麗悠閒的週六午後,在某個餐廳角落,許多人靜靜地享受一場「文化美食饗宴」 不是真的在品嚐美食,而是在享用美食的餐廳裡,大家一同來品嚐文化之美
誰說電影一定要灑狗血才好看 如果你看過《黛妃與女皇 The Queen》 你一定會被這部電影的典雅細膩與幽默給深深吸引 推薦給大家這一部好片
20 年前 - 你不得不佩服本片的編劇 在他筆觸描寫下,開啟我們對英國政治的另一種想像空間 編劇對於主角內心世界的細微描述,有一種說不出的幽雅、細膩 雖然電影標題看起來像是一場八卦肥皂劇 但是編劇的功力,讓整齣戲擁有豐富的感情與細膩典雅的生命 真的不得不佩服這位編劇的高超功力,絕對是本片的靈魂要角 ...
這是一部發人深省的電影,反映出殘酷非洲的血腥真實 希望能帶給觀眾更多反省的力量,重新去認識非洲背後的病態問題結構 推薦給愛看電影的大家...
20 年前 - 這部電影是改編自真人真事的半自傳式電影 描述一位剛從醫學院畢業、懵懂無知的年輕醫師 自以為天真浪漫地想要擺脫家庭束縛,圓一場海外醫療的大夢 沒想到陰錯陽差地來到非洲的烏干達 遇上成為他一輩子夢魘的非洲獨裁者~阿敏 變成一場成人版的「蒼蠅王」遇上「食人王」的黑色驚悚冒險
比較早登場的是關於羅慧夫顱顏基金會海外義診的記錄片「生命換日線」。因為本片是小成本製作,不大可能在一般院線上映,所以只能透過首映會、特映會的方式,邀請少部份的觀眾來欣賞,真的相當可惜。所幸,透過王志誠導演的穿針引線,華視新聞雜誌節目慷慨答允願意在節目中撥放這部記錄片,讓全省各地的朋友都可以看到這部感人的片子,真的是太好了。第二部紀錄片...
20 年前 -
我感動的不只是每位自願的醫師、護士和社工等等,也可以看到八年來羅慧夫顱顏基金會的努力耕耘,從各地種子醫師的培訓,個案追蹤,也安排相關醫療人員—如護理人員、牙醫和語言復健師來台訓練等,在影片中穿插的這些片段,實際意義是比「義診」還要大的。影片中,一位種子醫師已經可以在當地擔任經驗輸出的角色,片中還笑稱台灣團隊去替他造勢,這種成績絕不是偶...
「我怎麼把片子拍的那麼爛!」紀錄片導演在首頁會現場這麼的自責著。導演形容,這部紀錄片還是個早產兒,還沒完備。救人卻永遠等不及完備!看著片子裡面每一個參與的醫療志工,醫生護士們在龐大壓力的工作之餘,利用自己的年假、還要自掏腰包籌措經費,一年一年的當一群公益候鳥,飛往東南亞各國協助當地唇顎裂的患者進行醫療重建...
小米麻糬一開始看到劇中出現許多唇顎裂兒童時,說實在的,心理有種不忍之情,但是,隨著影片的發展,一張張「變臉」後的純真童顏,以及透過護士醫生的治療與口述心路歷程,讓我更清楚「海外義診」是一件很有意義及長遠的工作...
部落格圈,有溫情。我們常說:「寫部落格(blog),是一種說故事的藝術;部落格圈,是一個搏感情的園地。」11月18日,這個周末的午后,羅慧夫顱顏基金會即將在旅遊經(TravelRich)、天空部落…等部落格平台的支持,透過查理王、BART、DearJohn與艾瑪、小眼睛先生、海豚飛…等幾位部落客(blogger)達人共同號召下,於本周六下午2:30假93巷人文空間(...
我們又相約在周日29日下午去四四南村拍照懷舊,然後去吳興街的圓環頂吃訪。這活動一直是水瓶子圓環文化工作室長期在做的事,想到這裡,一股熱血衝上頭
昨天下午兩點,John受到羅慧夫顱顏基金會的Bart的邀請,我因此有幸可以一起到台泥大樓,參加『大象男孩與機器女孩』首映會暨記者會。其實第一次聽到『大象男孩與機器女孩』這名詞,是在學弟的msn名稱上看到的,當時我還以為是哪各日本動畫的片名。直到前幾天John各訴我,孤陋寡聞的我才知道原來這是一個記實片...來源【晒月亮的貓--喵喵聯播站】
最近電視熱烈報導著"桃園小媽媽照顧五弟妹"的新聞,喚起社會對於弱勢家庭的關注。還記得小時候,電視台最熱門的連續劇「星星知我心」,描述媽媽不得已讓孩子們交付給他人扶養的故事,社會邊緣存在很多這樣的弱勢家庭,有多少人真正能夠付出關心?多少人注意到他們的問題呢?去年到戲院看了一部電影,電影名稱叫「無人知曉的夏日清晨」.....
「當我一看到這兩個孩子時,我就知道擋不住了,所有的時間與預算問題都不再存在,我一定要追蹤下去拍出來,因為必須給這兩個孩子一個機會。」拍攝「大象男孩與機器女孩」的年輕導演林育賢,滿心激動的說出創作的動機...來源【聯合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