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民嫂娓娓道來她的生命故事,她說:
「幾年前,我弟弟意外生了一場讓他面臨生死關頭的大病;那場大病,直到現在家人都還不願意回憶那段經驗,我也以為差點失去他了。」老天保佑,讓阿民嫂的弟弟重拾了人生與希望。那一刻起,阿民嫂更珍惜自己與弟弟的感情。於是阿民嫂發願,希望每一年都可以用弟弟的名義捐助公益...
比較早登場的是關於羅慧夫顱顏基金會海外義診的記錄片「生命換日線」。因為本片是小成本製作,不大可能在一般院線上映,所以只能透過首映會、特映會的方式,邀請少部份的觀眾來欣賞,真的相當可惜。所幸,透過王志誠導演的穿針引線,華視新聞雜誌節目慷慨答允願意在節目中撥放這部記錄片,讓全省各地的朋友都可以看到這部感人的片子,真的是太好了。第二部紀錄片...
在我們的週遭,還有許多小朋友出生在不健全的家庭環境,他們的身心靈都承擔了許多沉重的壓力。這些先天的不足,導致很多家庭的孩子在生活中遇到重重的困難與障礙。或許上天安排每一個人的出生環境是我們無法選擇的,但孩子們的未來卻是我們可以改變的。愈早幫助他們,他們就會有更美好的未來!所以當我知道「點燃生命之火」邀請我來擔任愛心值日生的時候,我毫不...
這是一張頗富異國風味的邀請函,畫面中的小女孩,容貌清秀,合十的雙手,傳達著感恩與對未來人生的期待…如果不告訴你,你大概很難想像這個小女孩曾經有一張殘缺的臉,那是天生的唇顎裂,住在柬埔寨的小荃虹,2歲時幸運獲得台灣義診團隊的手術治療,經過6年,已長成現在的清秀模樣。除了感恩,小荃虹也立志要好好讀書,將來當醫生,幫助更多的人…
一個長年投身醫療與義診的基金會,與一個長年投身國際志工行列的部落客,兩者相遇在一起會發生什麼事情?羅慧夫顱顏基金會在默默耕耘國際義診工作八年之後,開始推動「國際園丁」計畫
我感動的不只是每位自願的醫師、護士和社工等等,也可以看到八年來羅慧夫顱顏基金會的努力耕耘,從各地種子醫師的培訓,個案追蹤,也安排相關醫療人員—如護理人員、牙醫和語言復健師來台訓練等,在影片中穿插的這些片段,實際意義是比「義診」還要大的。影片中,一位種子醫師已經可以在當地擔任經驗輸出的角色,片中還笑稱台灣團隊去替他造勢,這種成績絕不是偶...
「我怎麼把片子拍的那麼爛!」紀錄片導演在首頁會現場這麼的自責著。導演形容,這部紀錄片還是個早產兒,還沒完備。救人卻永遠等不及完備!看著片子裡面每一個參與的醫療志工,醫生護士們在龐大壓力的工作之餘,利用自己的年假、還要自掏腰包籌措經費,一年一年的當一群公益候鳥,飛往東南亞各國協助當地唇顎裂的患者進行醫療重建...
小米麻糬一開始看到劇中出現許多唇顎裂兒童時,說實在的,心理有種不忍之情,但是,隨著影片的發展,一張張「變臉」後的純真童顏,以及透過護士醫生的治療與口述心路歷程,讓我更清楚「海外義診」是一件很有意義及長遠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