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上需要各式各樣的人來解決各種疑難雜症,但是除了少部份的專業者能藉此獲得高收入,其他的專業都還處於慘澹經營的狀態裡。
一個精神障礙的機構因為經濟不景氣,要緊縮業務了,影響的不只是工作人員的就業,還有幾百個精神障礙者和他們的家庭。
台灣政壇、媒體、環保人士、都市計畫學者常常拿南韓首爾市長的清溪川建設,作為台灣建設的借鏡。但從這篇文章看來,清溪川好像並沒有我們所想的那麼好。
社會弱勢者遭遇不幸,有人會同情,還會指責協助他們的社會工作者不夠認真、「官僚殺人、冷血社工」,但當一個社會工作者挨揍了,有人會同情她(他)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