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年前 - 番薯,又名蕃薯、紅薯、甘薯、山芋、地瓜、紅苕、線苕、白薯、金薯、甜薯、朱薯、枕薯等,在世界各地都是常食用的作物,有人將之譽為「近乎完美的食品」。性平味甘,含醣類、蛋白質、粗纖維、脂肪、胡蘿蔔素、維生素A、C、鉀、磷等。
15 年前 - 杏仁為治咳平喘的常用藥劑,唯有小毒,使用時須注意用量以免呼吸痲痹,若不慎中毒時,輕者可以杏樹皮煎湯服用,重者須立即送醫急救。
15 年前 - 古名紅藍花,為最常用的活血行瘀藥,婦科使用尤多。產於西藏者稱西紅花或藏紅花,價格比普通紅花昂貴許多。少用活血養血,多用破血行瘀。
15 年前 - 磷(Phosphorus)是人體內含量僅次於鈣的必須礦物質,為身體構造與維持機能不可或缺的營養素,幾乎存在於所有自然食物中,除非特殊狀況,否則無須擔心攝取不足。人體內的磷80~90%都儲藏於骨骼、牙齒內,其餘則存在於軟體組織、體液中。以mg為計量單位。
15 年前 - 豬肉性平偏涼,味甘鹹,是世界上許多地區的主要食用肉類。古代許多醫家對豬肉多有貶言(註一),僅少數如汪昂提出異議(註二)。觀今人多食豬肉而無害,當知為前人厚誣豬肉也。豬肉的主要成份為蛋白質、脂肪、磷、鈣、鐵、銅、鉀等。
15 年前 - 黃柏因能清熱降火,常配合滋陰藥以清降陰虛陽亢所致的虛火。四川產肉厚色深者良。
15 年前 - 茯苓為補益方中常見的藥材,除了本身也有補益效用外,也是因為它瀉熱的效用,有助於消瀉補益藥帶來過多的火。大塊堅白者良。
15 年前 - 維生素E(Vitamin E)又稱生育酚(tocopherol),別名「血管清道夫」,屬於脂溶性維生素,以mg α-TE(α型生育醇當量)或IU為計量單位。維生素E為淡黃色油狀物,接觸空氣、紫外線都會讓它酸化。只要能隔絕氧氣,在鹼性環境中也能保持安定。抗熱性強,加熱至100℃也幾乎不受影響。維生素E有很強的抗氧化...
發行人
satans報的手機版
我參與的主題(0 /0)
訂閱報(0)
熱門關鍵字
訂閱動態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