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年前 - 如果父母是家中唯二的仲裁者時,某種程度「扮黑臉」已經和「父親」的角色有很緊密的連結,這是很一般的認知,有時候也是難以撼動的標籤。 父親的角色,不應全然只是「訓誡」(不過不可諱言,父親的訓誡通常比較「立即見效」),父親還可以是孩子友伴建立、性別認同、生活價值甚至探索未來世界的重要橋樑。
17 年前 - 以育兒格子而言,育兒格子的母性特質向來大於父性特質,不過父親在親子成長的過程中不應該缺席,我也知道大部分親子文章經過父親觀點詮釋,會顯的「沒那麼有趣」,不過這也是父親和母親對育兒文章的差異。
17 年前 - 「我太愛結婚了,因為生命中能體會兩種完全不一樣的人生」 這句話到底是直述句?還是諷刺句?千萬要細讀啊!
發行人
xalekd報的手機版
我參與的主題(0 /0)
訂閱報(0)
熱門關鍵字
訂閱動態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