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r.children的kurumi,敘述一個中年失意的男子無意中在一家二手店(?)看到自己年輕時賣掉的吉他,突然股起了滿腔的熱血,努力的說服了為了生活而妥協的之前的團員們,一起再為年輕時未完成的夢想而努力。很芭樂,但卻莫名的催淚。
想想也許是,台灣人一直都受著大環境的影響太大,甚至因為大環境而遭受災難,或看著別人趁勢而起,或隨著時代變遷而落寞,每個人都很害怕被這世界淘汰。基本價值才是最重要的吧,尤其如果我們不能認清自身的價值與優勢,成天跟著別人的話團團轉,我想怎麼轉都轉不出什麼名堂來。
馬世芳的記憶透過他的文字,將青春血淋淋的呈現,無論你喜不喜歡搖滾樂,你都該去看看這個年輕一輩的作者裡面,真正嚴謹的寫作方式,這些的文字會重重地擊在你的胸口。
我不是田野調查者,也不是憤恨不平想伸張什麼的正義之士。那天聽廖咸浩來學校演講,他說,台北市文化局的文化政策之一是「關懷弱勢」。我甚至可以非常鄉愿而粗糙地丟出一句批評:「真正的弱勢是沒有聲音的。」菁英們決定了弱勢,再決定怎麼安頓(處置)你們。(節錄)
我相信有天,這些台灣的文化人都會在上海再見,但是我們擔心的是,文化貧瘠之後的台灣,怎麼辦?無力回天,只有努力紀錄與書寫,才能留下一點走過的痕跡。書市很低迷,出版業苦哈哈,我想,即便是書寫,也只有藏諸名山,等待撥雲見日春天來臨的那天了。
Bristol has some of the best graffiti and streetart in the world. These are my photos of 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