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大肆玩弄象徵符號、文化資本的消費社會裡,最後,好像反文化(counter-culture)的出路,就只剩下不斷地「出走」,不斷地去重新追尋體制的底限,不斷地重新定義自己的邊緣,不斷地重新劃定文化霸權的範疇,如果真是如此,那麼反文化就真的只剩下反叛的姿態,那這樣還算是反文化嗎?(節錄)
現在美國的任何選舉已經不能忽視這股「網根」(net root)----以網路為基礎的草根(grass root)群眾----的力量。他們為一般人介入政治提出了新的可能性,而逐漸開始改變政治的遊戲規則...關鍵是當他們忘記人民的託付和信任,當他們忘記要服務的是公共利益,當他們放棄人們對這個黨所賦予的價值時,他們就得擔心政治的大門把人民衝進來。(節錄)
根據GVO這篇報導,印度政府把Blogspot跟Typepad也封鎖了;至此,世界上兩個人口數量最高的國家、兩塊商業人士眼中的金磚、兩家世界工廠、兩個即將受邀加入 G8會談而成為G9, G10的政治與經濟實體....兩個亞洲歷史文化悠久的古國....在GFW的牆角下統一了....(節錄)
不過,隨著迷笛的影響力逐漸擴大,他可能會遇到一個和台灣及西方音樂節都前所未有的難題:在中國的政治環境下,威權統治者能否容忍這樣一個追求另類與反叛的社群?(節錄)
於是,想要描寫出陰性靈魂的美,以及其倩影流轉的情慾勾連,重點恐怕不是在寫,而是在不寫,即如何將那肉體與精神的迷人風采埋入故事中,使其靜水深流,達到擴展文字寬度與廣度的效果。(節錄)
我每天在這個跟台灣截然不同的社會中生活,遠離台北的媒體瘟熱,對台北的觸覺神經變遲緩,只剩下一點點潛意識裡餘悸猶存的痛感,對於這些感受的流失與遺忘,又莫名其妙有些揮不去的內疚。(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