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狀況的確反映了全球勞動力流動和資本國際化之後,邊緣國家的困境。如同現在在一個國家裡,鄉村人口往都市移動一樣,青壯人力輸出而沒有機會回流的國家就變成了「鄉村國家」。
想想也許是,台灣人一直都受著大環境的影響太大,甚至因為大環境而遭受災難,或看著別人趁勢而起,或隨著時代變遷而落寞,每個人都很害怕被這世界淘汰。基本價值才是最重要的吧,尤其如果我們不能認清自身的價值與優勢,成天跟著別人的話團團轉,我想怎麼轉都轉不出什麼名堂來。
幾個月前,Time雜誌網站刊出了一篇叫做「Life in the Googleplex」(Google園區的生活)的照片報導。這篇報導由12張照片組成,敘述Google員工一天的生活、以及公司給予的個人自由與服務。
他們說停機,你就停機;他們說改網址,你就改網址;他們說資料遺失,你就資料遺失。你以為你是什麼Web2.0反抗舊勢力的草根媒體,事實上,你是網路架構新興獨裁霸權底下再順也不過的大順民。
馬世芳的記憶透過他的文字,將青春血淋淋的呈現,無論你喜不喜歡搖滾樂,你都該去看看這個年輕一輩的作者裡面,真正嚴謹的寫作方式,這些的文字會重重地擊在你的胸口。
在網路的時代
只要是沒有上網的人就會消失
所以自從有 email 後
那些沒有 email, MSN 的老同學就真的從生活中消失了
大約在1990年,施樂帕洛阿爾托研究中心(譯註:Xerox PARC,鼠標的發明地 )的Mark Weiser 創造了普適計算(ubiquitous computing 或「ubicomp」)這個概念,他提出信息終究將變得不可見,「就存在於我們周圍的木製品當中」。(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