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北九州當代藝術中心(Center for Contemporary Art, CCA Kitakyushu)雖然地處偏僻,但其國際項目(特別是國際學術會議和出版)卻享有盛譽,而且非常熱衷支持當代聲音藝術的表演和研究。
而Glastonbury音樂祭已經進行卅五年了(其中間斷過一年),它幾乎是英國民間另類文化的全貌體現,舉凡七0年代的反戰,八0年代的反柴契爾主義,九0年代的反核,一直到最近的反反恐、反監控,以及從不曾停止的對社會階級的批判,都是這個音樂祭的主題。(節錄自柯裕棻的部落格)
就「回應當代」與「社會感知」的這兩層意義而言,我一直認為,Lawrence Lessig可以說是這個時代最重要的社會學家,而CC則是最能夠與我們這個時代社會脈動共振的觀念、制度與運動。我的直覺是,CC的諸多思想/運動的發展,可以說是當代社會學者回應「現在正發生什麼?」的學問挑戰時準確而豐富的沃土。(節錄)
中國資深樂評人、詩人、聲音藝術家及藝術活動策展人, 《燃燒的噪音》 一書作者 顔峻 將於11 月首度來台預計停留三個星期,顏峻此行主要應臨 界點劇象錄 團長 詹慧玲 邀請於中國現場藝術 【黑白動物園】擔任音景 演出,其他訪問﹑交流﹑演出行程由 彼岸聲音 協辦,與台灣友人們共同為其規劃了公開行程...(節錄)
這次研討會將以「眷村文化園區」的願景與實踐為探討主題,藉此連結各縣市政府與民間,從實際的各項操作來思考與對話;各單位也因著不同的執行階段與目標,衍生出各自的觀點與執行方式。希望從民間地方的對話中,能找出彼此進一步結盟合作與相互支持的力量。 (節錄)
講起來真的有點唯心論,好吧,其實我是真的很唯心的一個人,雖然社會學一直都很唯物,一個太唯心的社會學者會很快就被判定太naive、太沒有看到結構限制、或者講白點,腦袋不會太好。但,我反而搞不懂,為甚麼像「希望」、「相信」、「良善」這種這麼有力量的東西,社會學者卻很少去碰觸它?(節錄)
我們面對的是國家制訂法規的真正意圖,它不在於進行判決裁量,而是制法的過程與動作本身象徵了國家機器高於社會控制社會的臉孔。Bbrother事件揭穿了政府單位與法律的面具,隱藏在資源分配、法定的認可、彈性包容的面具下的,是他控制社會的本質,國家並不在意你的藝文作品是否與它是同一個邏輯運作、思維,他在意的是將你框限在他的邏輯,控制一切的邏輯。(節...
要培養一個人的人格並不容易,倘若從小教起,可能性會高些,年齡成熟的孩子就要靠影響力了,不過,一但在競爭中,往往使出那些小奸小惡,通常養成習性後,要大器就難了,當慾望都是籠罩在自私當中,人最難以自由,...(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