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棒球要再興盛起來,我們就要改變過去那種民族主義的態度,也要讓打棒球的朋友們得到真正的尊重跟支持。
18 年前 - 假如政府看重棒球或體育像選舉,那樣用心用腦又花錢,就好了。
本格版主用「關掉電視」來減肥,值得效法啊!
20 年前 -
晏山農寫的,關於世界棒球經典賽的想法
旅美投手王建民今天(7日)深刻體會到「天助自助者」這句話的含意,靠著7局失1分的精采壓制,隊友則於第7局幸運搶下超前分,終場2比1洋基獲勝,王建民不僅取得本季第6勝,也是生涯首次擊敗紅襪。
其實,還是東方宗教神話更易於詮解鋒仔。鋒仔本像大鬧天宮的齊天大聖孫悟空,卻不幸被制伏於五行山;如今,非得再翻山越嶺走一趟求經之路,歷千萬劫難後才能得道升天了。鋒仔加入中華職棒,是否會如當年心力俱疲的呂明賜,盛名之累讓他終無所成呢?
眾所週知,美國職棒名人堂在一九三六年奠基後,首先選出的是有赫赫聲名的柯布(Ty Cobb)、貝比‧魯斯(Babe Ruth)、華格納(Honus Wagner)、馬修森(Christy Mathewson)和華特‧強生(Walter Johnson)。柯布和魯斯分別披上安打王和全壘打的金履衣南面而王,華格納則以功守俱佳的游擊前鋒雀屏入圍,強生和馬修森則在大聯盟勝投中高居榜眼和探...
二○○五歲末,日本職棒界奏起哀樂,那就是曾是野茂英雄和鈴木一朗知遇恩師的仰木彬,不幸以七十之齡仙逝。距入選野球殿堂(名人堂),享受榮慶還不到兩年就告別凡塵,讓人有憾。
國際比賽是和民族情感綁在一起的,我的一位美國老師就說他很不喜歡看國際球賽,認為是野蠻人的運動。我當時聽了只是挑挑眉,心裡想:「你當然不需要靠運動來證明自己啊。」有時候,日本朋友、老師好心地說:「台灣不能只發展棒球,足球才是最多人看的運動,要靠足球來爭取國際注意。」我都會無奈地聳聳肩,回說:「要是可以,我們當然連冰上芭蕾都要發展啊。」
當台灣代表隊在經典賽亞洲預賽以零比二負於南韓,南韓卻又戲劇性地以一分逆轉日本,有人事後諸葛亮指出,當初若傾巢而出力抗日本,或許還能晉級。但棒球比賽不是一種類比關係,而是一種結構關係,也就是涉及到對棒球文化和運動理念的整體結構性認識。
經典棒球賽自開賽以來,跌破專家眼鏡的戲碼不少,最讓人意外的,則是韓國隊至今連剋美、日等強隊所締造的六連勝。台灣的棒球迷,常認為韓國球員在球場上小動作很多,有違光明對壘的運動精神,愛國心的驅使常讓我們對韓國棒球帶有些許異樣的眼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