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年前 - 如果沒有接觸到更多的資料,沒有去過景美、綠島人權園區,沒有親自與政治受難者前輩們對話,沒有遇見為這段歷史默默耕耘的幾位學者與志工,我很可能也會停留在上述那種觀點之中。我很幸運地透過一些民間活動接觸到了學校以外的教育,但很可惜地,除了世代相互指責之外,這種學習與反思的機會卻未普及於所有年輕...
17 年前 - 蘇珊‧桑塔格著作的《旁觀他人的苦痛》也在書中 不斷的質問,旁觀他人的苦痛到底是為記取教訓?還是為了滿足私慾的窺視樂趣?當我們一步步被捲入到施暴的架構裡,輕易就成為窺視「共犯」的此時,自我警醒 與倫理反思是必要的自我要求。
17 年前 - 想想,要營造出族群和平共處的情境,可能需要數十年不懈的努力,但是摧毀它,摧毀一個個人,摧毀社會的互信基礎,則只需要一個暴力鏡頭。
17 年前 -
18 年前 - 本來資源就是有限的,不是要去比較誰得災情比較慘重,不是要去抵觸現行的政治正確氛圍,要將愛心或種種名義所擠出的資源嘗試送到最有需求的地方去,本來這就只是一個簡單的問題
18 年前 - 就這樣。我看了一下手錶,這句話講完共二十秒。當時我心抽了一下,之前長達十二分鐘的偵探小說式報導,幾乎用了像是判刑一樣嚴重的字眼,影射醜化這個「可疑的影中人」,現在卻只配上這短短二十秒的口頭更正。這樣污名化的偏差報導之後,觀眾還會記得這位老鎖匠以前「老實忠厚的樣子」嗎?!
18 年前 - 政治從來不是、也不可能是全然的善,或全然的惡。兩種記憶並存和互相刺激,是民眾思考政治本質的最佳教材。用新的記憶悍然取代舊有的記憶,將讓懷有舊記憶的民眾卻步,我們也將失去民主教育的重要機會。
18 年前 - 居高臨下的蔣中正與他的遺囑和口號,與二二八、白色恐怖、民主運動同時相並列的交錯展示(甚至還覺得「崇高」的坐像應該要利用行動藝術來轉換其意義價值才對),那種呈現比較豐富多元?或者更表現了完整的面向與敘述史觀?
發行人
OJ報的手機版
我參與的主題(0 /0)
訂閱報(10)
熱門關鍵字
訂閱動態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