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景氣低迷,與香港不相上下,若說設計是應對金融危機的最佳方案,我們能向荷蘭設計學些什麼呢?
○八年九月以來壞消息連連,從美國金融業蔓延到全球經濟,危機高點到了嗎?可以期待反轉了嗎?台灣半導體之父張忠謀的答案是否定的!他說,各國政府都拿不出有效的解決辦法,苦日子恐怕還椅二、三年。
從一月十八日到九月三十日的消費券賞味期間,政府要賭的,就是經濟大師凱因斯的所得支出模型順利運作。如果民眾對消費券的使用行為夠上道,台灣真有可能成為史上第一個靠消費券救經濟成功的國家喔!
施崇棠的成功經驗,就是不斷創新,市場就會給你掌聲,卻沒想到,因此高估了自己,低估了對手,又錯估金融海嘯的威力,當同業已在準備過冬,華碩還活在春天的溫柔鄉,造成庫存暴增。代價是:公司成立19年以來的首度季虧損,還有被外資打到谷底,最低僅24元的股價目標。
一個會計公報,為何會成為府院攻防的焦點,讓企業大老紛紛跳出來反對,甚至向總統告御狀,即使府院最後拍板如期實施,陳冲又該如何化解這場風暴?
台灣要的不見得非得是一個純靠出口賺錢的產業未來,而是真正能達成台灣和全球環境改善目標的產業政策;台灣有的也不一定完全就是關鍵技術比較利益高的產業,而是一個真正達成能源多元化,不再完全依賴石油進口,避開高油價時代來臨的成熟社會。
在面對前所未有的嚴峻環境挑戰,在這危急時刻,該怎麼做才能扮演好領導人或管理者?在經過這波全球性景氣衰退的震撼之後,「領導力」又產生哪些質變?
金融海嘯造成的大蕭條,讓美國面臨嚴重失業問題,在經濟、政治壓力下美國政府將可能為維護本土產業、解決失業,打開貿易保護主義的大傘,如此一來,全球以出口貿易導向為主的國家,情勢會更為險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