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年前 - 這項設計是由烏拉圭的設計師sergio rodriguez所提出的 設計名稱是「burn out idea」 看看燒壞的燈泡怎樣透過再次利用變成有意義的東西~~
17 年前 - 曾在新聞報導中看到一個年輕人,為了環島夢想,騎著腳踏車不畏風雨日晒,走遍台灣的每個角落,紀錄精采人生。但,若不想汗流浹背、或想在國外想要實現長途旅行,就一定要開車了,別怕起伏不定的油價,這台太陽能露營車使用太陽能發電,車內還有許多驚人的裝備,讓您出門在外可以舒服的躺著睡、可以隨時展開遮陽...
17 年前 - 這項設計是由美國設計師inna alesina以另一種再次利用觀念,呈現出「truly yours」這項商品, 1.製造者會提供設計、基本的零件和詳細說明。 2.消費者收集所有必需的材料(理想地說非可再循環)並且完成彙編。
17 年前 - 相信大家在小時後都有用過哈哈書套, 當每個學期初發新課本時, 就會拉著爸媽去書店買自己喜歡的書套,(個人是非常迷七龍珠的XD) 但在學期末時,書套往往就這麼被丟棄了。
17 年前 - 水不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資源,必須節省使用, 這是大家都知道的道理,但加拿大「第四元素」(Element Four)公司發明的「水磨坊」(WaterMill)造水機,將推翻過去的見解。「水磨坊」從空氣中造水,不但環保且成本低廉,更視為是微波爐以來最重要的居家發明。
17 年前 - 最近在日本亞馬遜長居暢銷排行榜的一本書 書名叫『偽善的環保-破壞地球的綠色生活』 內容是談到一般人認為理所當然的環保行為 像是:回收寶特瓶、不使用免洗筷、自備購物袋等行為 提出「不當的環保做法,反而是偽善的環保,更是殺害地球的原兇」
17 年前 - 這是新加坡的建築師T R Hamzah&Yeang, 為了生態學所設計的綠色建築 他的特點是擁有很好種植的門面, 且大廈各層樓都有陽台設計, 包括的生態特徵經過雨水加水給自給自足 也透過一個太陽儀錶板的系統幾乎達成 40% 能源自給自足。
17 年前 - (有影片介紹~~) 不用砍樹 沒有廢水 也沒有廢氣 不但防水 也不易燃燒 也不需要漂白水漂白 所以可以直接回收使用 而曝曬在陽光底下六個月就能自動分解成細小的粉末 然後回歸大地
發行人
kuowangf報的手機版
我參與的主題(0 /0)
訂閱報(0)
熱門關鍵字
訂閱動態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