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年前 - 「三○年代是台灣流行歌謠的黃金時期,也是台灣文化主體性第一次展現。」這些年投入台灣歌謠研究的石計生笑說,早在當時便有陳君玉提出「唱自己的歌」,詞曲作者創作也和日本歌曲有區別,「台灣歌曲受到京劇、南北管影響,也有上海歌曲曲調的雜入,具有多元文化特色。」石計生反對台灣歌謠被狹隘定義為「台灣...
14 年前 - 「你對人好奇嗎?來借本真人書(living book)吧!」「你想認識我們嗎?請借閱我們。」在瑞典馬爾摩市立圖書館摩登的大廳,立著大型看板,對讀者提出另類邀請。 歡迎讀者閱覽的,不是「只能看、不會說」的沈默書籍,而是會走動、會回話的真實人類。
14 年前 - 《雙數》,張雍帶回來的新作品,名稱來自於對斯洛維尼亞文法的特殊語法——「我們倆人」,介於單數跟複數之間,三人以上,才用複數格。有別於《蒸發》及《波西米亞六年》,這兩本收錄了張雍在歐洲六年之間,一些大型、長期攝影計劃案的作品,《雙數》的目光「僅僅」游移在我,你,他/她,我們,他們之間。
14 年前 -
14 年前 - 我一直不會去想甚麼英雄跟小人物的問題,沒那麼強烈的思考,我只是覺得在一個歷史的架構裡面能不能去詮釋一個和諧、和解的結果。不管是《海角七號》也好,不管是《賽德克‧巴萊》也好,甚至以後的電影也好,我都希望可以去講出一個和解的過程。台灣人活的太辛苦了,常常在仇恨跟遺憾裡面找不到一個平衡點,在愛...
14 年前 - 我默默祈禱, 祈禱這將是歷史性的時刻, 我們會因為電影而真正獲得文化認同, 這是心裡面自己對自己的認同, 而不是靠政治口號,不是空想的理念。
14 年前 - 我也想要旅行,用「我的」眼睛去看這個世界。很多人旅行冒險犯難,成為達人;更多人行旅後人生改變,演講出書。但我的旅程竟沒能讓我有什麼不同。唯一的實際影響只有啟發了我在成長過程中失去,那股原本對世界及人類天生的好奇與追問,並看見,真實是如此殘酷。 我開始覺得也許旅行是一種咒詛。 跟遠方...
發行人
陳雨漣報的手機版
我參與的主題(0 /0)
訂閱報(26)
熱門關鍵字
訂閱動態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