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溯10年前,台灣還是大陸音樂家的夢想之地,現任東吳音樂系教授的鋼琴家諸大明和男中音王凱蔚,皆自上海音樂學院畢業,赴美留學後來台任教。曾幾何時,台灣一批在國外發展成功的音樂家,等不及國內出現聘任的遠見,人已逐漸「流失」到對岸的懷抱。』
「解釋自備鍵盤的理由,他說一場獨奏會,演奏4、5位作曲家作品很平常,不過莫札特和拉威爾音樂所需的音色和音響效果差異很大,鋼琴家很難在幾秒鐘的時刻,去調整鋼琴細部以及琴鍵的觸感。」
「波蘭鋼琴家齊瑪曼到各國演出,以前習慣帶著鋼琴走,這幾年規模小些,只需帶著自己的鍵盤即可。」
「小提琴家Midori最近幾年獲得到一把Guarneri del Gesu(1734) ex-Huberman 名琴,顧名思義這把名琴曾為20世紀小提琴家Huberman擁有。在1977年小提琴家Ricci得到這把名琴,Ricci一直使用它至近幾年。」
『我認爲現代樂器,儘管在很多方面與莫札特時代不同,實際上更能實現他精彩的「如歌」,概念。在利用現代樂器演奏古老音樂方面我很自由,因爲我相信作曲家自己構想的遠遠超越了他們所擁有處置的樂器的表現力。』
「歐洲的音樂廳、歌劇院多半受國家補助,像史卡拉歌劇院就計算出,平均每席座位受政府補貼兩萬元,只要行程規畫得當,利用旅遊機會欣賞音樂演出,遠比在台灣划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