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地草根觀察針對該國重建的努力撰寫了一系列報導,詳見這裡與這裡。
校對:Portnoy
作者 Janine Mendes-Franco · 譯者 Nico1106
· 閱讀原文 [en] · 則留言 (0) 分享: HEMiDEMi · MyShare · Shouker · facebook · twitter · reddit · StumbleUpon · delicious · I
夏林清表示,「學校制度所教的東西,不止跟部落文化的關係是斷裂的,有時候也讓我們蓋了很多的被子,讓原住民整個很挫折,因為這都不是原來生活的一部份。」
Related posts:心理治療:西方的生活環境與台灣是非常不一樣的兩個世界
原民部落災難與重建研習會議,經驗分享(1)
原民部落災難與重建研習 (2) 協力造屋與部落意識重建
潘榮吉/提供
【記者張仟又/新北市報導】天主教輔仁大學沒大沒小數位知識學堂,由輔大師生一同幫助偏遠地區國小學童閱讀繪本並進行線上討論,利用大學生的知識來引導小學生,希望藉此激發小朋友的閱讀思考能力。
沒大沒小數位知識學堂成立於二○○六年,一開始只服務苗栗縣地區的偏鄉國小,到現在範圍已逐漸擴展至新北市地區教學設備較不足的學校,包含...
部落積極爭取創造「青年會所」與「部落工坊」,這些「轉換空間」儲備的是部落裡文化延續的能量。對於部落空間創造的價值,族人表示,「聽到部落裡不同的意見,其實都很重要。」
Related posts:尊重被助者的價值與文化─世界展望會會長杜明翰專訪
大鳥部落:如果遷村的話,部落還是部落嗎?
風災後的反省─土石流與自己的路
來自桃源的天主教信徒指出:「沒有教會,都只能在信徒家輪流做禮拜,人多的時候擠都擠不下。」也有來自六龜的阿嬤,抱怨沒有像平常漢人聚落隨處可見的廟口,做為信仰寄託,以及讓居民交流、聊天、散步的場所。
Related posts:大愛生活系列(14)活動中心變佛堂?
大愛生活系列(23)二期空間規劃問題待解,市集擾鄰不得安寧
大愛生活系列(1) 模範村的開...
近日居民收到公文,要求受贈永久屋者,依規定應遷離原居住地並不得再回原居住地,引起爭議。高雄市重建會於6月27日回應,近日內將釐清「回原居地居住」與「使用原居地」的內涵差異,以免造成災民困擾。
Related posts:慈善霸權 退出山林
魯凱族人對[永久屋]的疑問(1):我們也很納悶,為什麼叫做[永久屋]?
大愛落成系列(6) 愛的代價?
【記者陳佩儀/台北市報導】棒球是台灣最引以為傲的標竿,台灣棒球風光的歷史要回溯到四十年前,紅葉少棒打贏日本代表隊,當時全台掀起棒球熱,之後又帶動金龍少棒隊,當時台灣棒球到達前所未有的高峰,從此原住民就與台灣的棒球發展史結下了深厚的關係,成為不可或缺的要角。 打開台灣棒球史,從日據時代的高砂棒球隊,之後參加甲子園的嘉農棒球隊,到享譽國際...
洪湘雲表示,外來協助者可以給與受災戶當下需要的東西,而受災戶則透過贈與者的眼神、動作還有行為,被加註在自己的身上變成「我是要被受幫助的」、「而且我很可憐」,導致受災戶很快又陷入悲傷的情緒當中。
Related posts:部落應該是很單純的,為什麼現在部落會失去這些東西?!
災後另一個人為災難:訪視者與被訪視者「天地之差」的觀念!
災後一年(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