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篇談電影「投名狀」,結尾加註了一段自己的疑問,即「投名狀」某場景的配樂,好像與「神鬼戰士」某個主題神似。早起突然來了興致,上YouTube去翻,不料兩個都找到。
一點小小的恐怖,加一點小小溫情,多變的場景外帶虛實難辨的佈局,調製出一道可人的小品。其實到終場之前,劇情一直是雙線發展,我是說「遇不到鬼」和「遇上了鬼」兩個主軸。
Warlord的中文含意,即中國近代史上耳熟能詳的「軍閥」二字。自清末而民初,軍閥割據混戰佔據了大塊歷史版面;雖在民國十七年,蔣介石形式上的統一告一段落,實則暗潮洶湧,直到國共內戰結束,才由中共以武力完成實質統一。而其濫觴,則要由與太平天國對抗的湘軍說起,即本片的時代背景。
故事背景是1994年發生於非洲內陸盧安達的大規模屠殺事件。在長達三個月、百萬人殞命的大屠殺期間,盧安達首都的觀光飯店經理Paul Rusesabagina,憑藉一己的手腕和意志力,庇護了1200名逃進飯店避難的民眾
大個兒回到當年搶劫失手的星球,滿以為等候他的是通緝海報,不料竟是一尊自己的雕像。酒吧裡的老頭把他的事蹟編成歌來唱,說他劫了礦場主人的金庫,飛到礦區上空,把錢灑給了大家,真乃現代羅賓漢也。大個兒聽得目瞪口呆:原來我的錢是這麼不見的!
以昔日水準而言,本片的製作稱得上精良,以電視影集而有電影的氣魄;從雷鳥神機隊時代培養出來的特效、道具人才,後來更成為星際大戰等片的班底。
如果說傳統戲劇過於歌頌人性的光輝面,這部電影就算沒有刻意貶低,起碼也指出了其中不切實際的成份。
這劇院的位置頗為有趣,看起來似乎座落於圓環當中.出滑鐵盧站後,過地下道就到了.招牌是「倫敦IMAX電影院(London IMAX Cine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