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年前 - 鐵道部園區隸屬於台灣博物館,原為台灣鐵路局本部所在,台北車站新廈完工後遷出,原址宣告為市定古蹟,後來委託臺灣博物館代管,整修後以「鐵道部園區」之名對外開放。
4 年前 - 上篇以戶外建築景觀為主,本文則專注於室內展覽。顧名思義,鐵道部自然以鐵道文化為主題,包括歷史文化、鐵路知識及器具用品等。相關特展中,「鐵道旅館」和「異論現代」都是戰前日本時代,與鐵道有關的歷史。後者其...
4 年前 - 多災多難的一年即將過去,疫情尚未止息,同志仍須努力。戴口罩的日子,少不得還得熬上一年半載。做為今年絕無僅有野外放風的花東系列,正好在跨年之前告一段落。
4 年前 - 驅車北返途中,經過太魯閣,前往小孩上網查得的新興景點,也就是小錐麓步道,活動筋骨。原本打算加一段砂卡礑步道,一則全長來回八公里,得多花兩小時,有點吃緊;再則剛走完小錐麓步道,突然天降豆大雨珠,進隧道避雨不久,想說既是天意如此,便上路了吧。豈知行車未到長春橋,雨就停了。哈,這大...
4 年前 - 鐵道部園區隸屬於台灣博物館,原為台灣鐵路局本部所在,台北車站新廈完工後遷出,原址宣告為市定古蹟,後來委託臺灣博物館代管,整修後以「鐵道部園區」之名對外開放。「鐵道部」源於日本時代的「臺灣總督府交通局...
5 年前 - 由煙波退房後,來到不遠處的松園別館參觀。此地位居美崙山,俯瞰花蓮港,具備制高優勢,因此日軍在二戰後期的1942年,於一片松林中闢建一棟洋房主樓,及若干附屬木造房舍,稱「花蓮港兵事部」,兼軍官休憩所。
5 年前 - 前一陣子秋高氣爽,參觀北門的鐵道部博物館之後,覺得今年防疫運動量少,不如沿市民大道走回家。途中經過上覆藍瓦的一道高牆,看似有些趣味,遂轉個彎,來到臨中山北路的門面,便是這座逸仙公園。
5 年前 - 多災多難的一年即將過去,疫情尚未止息,同志仍須努力。戴口罩的日子,少不得還得熬上一年半載。做為今年絕無僅有野外放風的花東系列,正好在跨年之前告一段落。用來畫上句點的是花蓮到台東池上之間,花東縱谷風情...
發行人
jefnjil報的手機版
我參與的主題(0 /0)
訂閱報(0)
熱門關鍵字
訂閱動態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