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台灣的經濟成長率很亮眼,接近10%,這個數字是21年來的新高。雖然這個數字,讓人感覺台灣經濟正在復甦,但一般民眾卻感受不到經濟成長的喜悅,甚至連工作也找不到,這中間究竟出了什麼問題?
1980年代初期北歐銀行業的放款比重,及利息設定等都受到限制。1985年金融改革取消金融貸款限額管制,市場大幅開放,也同時造成銀行間為了競爭市佔率,而承做過多高風險的放款。
1990 年代日本銀行危機背景和美國目前的情形十分相像,都是在寬鬆貨幣政策及鬆散的金融監管機制下,助長了房市的泡沫。
全球經濟有持續下探的跡象,失業率也始終居高不下,各國紛紛撒大錢,推出各種振興經濟的方案,但這些振興方案,真的有用嗎?
美國最大的避險基金竟然靠著一路作空,賺進大把鈔票,究竟他們是如何操作,來獲得如此驚人的獲利?
從美國前聯準會葛林斯潘實施低利率政策,剌激美國人舉債消費以來,美國個人債務餘額就不斷的大幅攀高。然而,最新的統計數據卻指出,美國個人債務餘額正逐漸下降,難道是美國經濟環境變佳,讓美國人可以賺錢還債?
從美國前聯準會葛林斯潘實施低利率政策,剌激美國人舉債消費以來,美國個人債務餘額就不斷的大幅攀高。然而,最新的統計數據卻指出,美國個人債務餘額正逐漸下降,難道是美國經濟環境變佳,讓美國人可以賺錢還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