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次貸風暴爆發後,相關的骨牌效應接連出現,亞洲終究難以獨善其身,其結果就是與西方金融市場一樣股匯市同告重挫。同時,南韓國雖然經常帳逆差金額龐大,金融業外債比偏高,但有近2,400 億美元的外匯存底當靠山。
財富不可能憑空增加,一塊地在無任何動植物,無任何礦產,也無任何建築物的情況下,空礦的土地按理說不應該有增值的情況。然而,現實社會卻發生了,不但增值,而且增值的速度驚人。地價上漲的主要原因仍在供給小於需求所導致,土地數量是固定的,越多人擁有,則土地數量越少。在土地數量有限的情況下,越多人對土地有需求,則土地價格越高。
根據2008年的統計資料,有更多的中產階級已消失不見,25年來竟銳減82萬戶。其中有將近三分之二跌落到中下階層,台灣財富分布明顯走向M型化,不僅小康階層變窮,低收入者還變得更窮。
造成次貸危機如滾雪球般擴大的另一個重要因素是,銀行所能創造的僅僅是資金流動的速度,銀行上的存款數字都是加速資金流動的因子。然而,銀行卻創造不出資 金的流量,銀行有存款數字,卻沒有錢
美紓困案通過後,美國國債將達一九五四年後最高。 為了獲取援救金融機構的資金,美國政府必須額外發債,美財長保爾森已經請求國會,將美國聯邦政府舉債上限,由現行的10.6萬億美元提高到11.3萬億美元。
聯準會於2007年發表了一篇由多位名經濟學家合力著作的文章,“防止通貨緊縮\"。可怕的是經濟緊縮除了日本之外已在世界各國有逐漸成形的趨勢,在過去的六個月,法國、德國、巴西、瑞士的物價也都在下跌。就連成長快速的中國大陸,其物價也免不了下跌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