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年前 - 去年11月榮膺全球最宜居住國家的冰島,不到一年時間卻風雲變色,不僅國際金融夢碎,還可能成為這波金融危機中第一個破產的國家。
18 年前 - 台灣9月出口總值出現6年來首度的負成長現象,摩根士丹利經濟學家林琰(Sharon Lam)認為,台灣將開始面臨經濟成長趨緩的現象預估明年的 GDP僅為3.4%
18 年前 - 全球股市呈現全面暴跌,世界金融危機持續惡化,七大工業國的財政部長在美國華府召開,接著可望召開廿國財政部長會議,籌謀國際聯手挽救危機方案;據《朝鮮日報》報導,美國將在會議期間要求中國購買美國國債券。
18 年前 - 雖然亞洲與美國的房貸相關金融商品牽連不深,但全球經濟頹勢拉垮了出口,而出口正是亞洲經濟命脈。歐美需求下滑使亞洲企業收益減少,也使亞洲失業率飆高。
18 年前 - 為了突破貨幣市場凍結危機的困擾,全球主要央行決定祭出錢海戰術,將無限量供應美元,以滿足市場美元需求。美國聯準會(Fed )、歐洲央行(ECB )、英國與瑞士央行周一發布聯合聲明,將無限量供應美元給商業銀行,日本央行也表示,可能跟進採取類似的措施。
18 年前 - 雖然12吋晶圓廠不如1座汽車工廠來得大,但是投資額很可能比汽車工業來得更為驚人。根據統計,台灣晶圓廠從2007年至2009年,這3年間累計投資額將達5,800億元。
18 年前 - 歷史上最早的期貨市場是江戶幕府時代的日本。由於當時的米價對經濟及軍事活動造成很重大的影響,米商會根據食米的生產以及市場對食米的期待而決定庫存食米的買賣。
18 年前 - 不是每樣商品都具有貨幣價值,成本只是代表可能出售的價格,商品在未出售前不具任何貨幣效用。增加貨幣供給是為了賦與新產出的商品具有實際的價值,沒有經過貨幣交易,則無貨幣價值。
發行人
jamesz10報的手機版
我參與的主題(0 /0)
訂閱報(0)
熱門關鍵字
訂閱動態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