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角七號大紅後,魏導被很多人訪問過,不過這篇,讓我們看到對媒體抱怨的魏導,他對海角七號的製作策略、他的「國片輔導金大計」。
14 年前 -
引述:這真的是很台灣的電影。在報紙與電視新聞的一小角的故事。常常看到卻不會特別注意。一個貧窮得無可奈何的故事。由三個不領錢的導演共同合作(戴立忍、林志儒、陳文彬),帶領一個貧窮的電影團隊,要在海角七號的旋風後,認命地當個現實的台灣電影人--擔心沒有片商青睞,沒有戲院願意上映。因為,這是一部不灑狗血的電影,而且,他是黑白片。但有黑白的穿透...
樂團表演的票價太高,反而有很多人無法出得起錢來觀賞。看籌辦的工作人員甘苦心聲。
看「1895」了嗎?如果覺得裡面很多地方看不懂,可以看這篇!
引述:高中女生本身就是新鮮爽口,風味絕佳的食材,不需要過分加油添醋,就是一道令人感動的菜。
引述:今年(2008年)第三屆蔡瑞月舞蹈節以<青春男女,玫瑰告白>宣告舞蹈節的開場。看似亮麗的主題,並非試圖渾淆視聽,而這就是我們要分享的是,在許多經歷或處在青春生命的男男女女,她/他們以可貴的生命詮釋玫瑰的諸多寓意。這朵玫瑰,是無限的愛意與堅定的守護;這朵玫瑰,是對抗強權壓迫,壓不扁的玫瑰;這朵玫瑰,是對其他生命的關懷,是...
引述:在這樣的場所裡頭,當然為每天上演不同精彩故事的,是來來去去的各種客人。我第一次知道在二手書店不只有想買書、或閱讀的客人,曾經有樣品屋、餐廳老闆來買一批書來裝飾他們的空間,還有廣告公司來租一大批的書當作場景道具,當然這些都是很特別的例子,也才發現二手書店竟然還有這樣的功能。
碰到好的老師,可以改變一生的命運。這是美國的菜鳥實習教師艾琳.古薇爾,如何為她在203教室裏那群被教育體制、社群、國家所拋棄的社會底層青少年帶來生命希望的故事。
「海角七號」電影在台灣家喻戶曉,可是,還有很多鄉鎮因為沒有首輪戲院,根本還沒有機會看到。有人呼籲「海角七號」可以來作巡迴播映,讓更多偏遠地區的人可以看!
15 年前 -
《華麗人生》露骨腥辣的揭穿流行產業的空泛內涵與虛假包裝,是一部比《穿著prada的惡魔》更逗趣諷刺的電影.
引述:我聽著吳志寧唱起〈負荷〉,於是跟年紀相仿的朋友說,這真是一個神奇的過程,我們小時候讀著〈負荷〉,看著詩裡面的小孩投射到現實裡的我們, 後來我們長大,詩裡的小孩也長大了,大到能夠貼近父親的胸口,感受他的感受。
要看懂海角七號,「野玫瑰」是最重要也最不能忽略的提示。從「野玫瑰」我們才能瞭解導演的企圖,以及一些劇中看似唐突的情結。
如同導演有點臭屁的自誇:看完《海角七號》一定會心裡滿滿地,畫面滿滿地、音樂滿滿地、開心滿滿地!
引述:如果你曾經是個小孩子,卻快要忘記那時候的感覺,【囧男孩】會是在夏日結束之際讓你在笑聲不斷之際卻又用力迸出眼淚的感人喜劇,這是一部用笑點來包裝的感人劇情片,讓你一邊在感受同年的純真同時,又感覺到大人世界的殘酷更顯童年世界的美好。
愛情力量真偉大,能如此穿越時空。一整個好看的《海角七號》,作為一部好萊塢片商發行的半獨立製片,必定具有值得投資的商業性潛力!
當以色列國防部長對上巴勒斯坦的果園女主人會發生什麼事?幽默、荒謬的電影《檸檬樹》幾乎不發一槍一彈,觸目驚心的程度卻直比戰爭片,呈現以巴之間千年來的紛擾與怨仇。
辦到第十屆的台北電影節結束了,票房、片單卻都不怎麼理想,看看這次的電影節,如何變成「湊展節」。
我們的阿公、阿嬤經歷過戰亂、經歷大時代,擁有動人的一段段人生故事,但他們也許因為恐懼,因為小心,他們習慣沈默,不喜歡說,也不敢說,於是我們被迫去聽信那些名嘴的天馬行空加油添醋,卻不肯好好坐下來,聽長輩們說說他們的青春,他們曾經做過的,關於勇敢的、悲傷的、害怕的、遺憾的、歡樂的,什麼都好。
引述:「烏干達的天空下」談到童兵的問題時,你可以迅速聯想到「血鑽石」,甚至是相關的內戰的問題。只是不一樣的是,「烏干達的天空下」,敘述者是兒童,從孩子們含淚眼眶中透露出來的訊息,遠比大人主述的悲慘,還要讓人心痛。
寫成降讓人很想去找來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