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年前 - 1957年,劉自然事件引發反美示威,成功高中的學生陳映真和陳中統等人,找了一張硬紙板寫上「抗議美軍藐視人權」,再用拖把的木棍撐起來,跑到美國大使館前抗議,留下經典歷史影像。我大半生處理歷史影像,採訪重大歷史事件,看過大時代流離,但這張照片真正觸動我的內心。
10 年前 - 土耳其總統厄爾杜安和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很像一對政治雙胞胎,他們都是強烈的民族主義者,自以為是的右翼政客、不敢面對歷史事實的懦夫。天主教教宗方濟各最近公開譴責土耳其在100年前屠戮150萬亞美尼亞人的行徑,「是20世紀的第一樁種族滅絕事件」。厄爾杜安很火大,馬上召回土國駐教廷大使。歐洲議會接著呼籲...
10 年前 - 1945年至今已有70年了,日本走過敗亡到復興,再由巔峰逐漸式微的路,每一個階段日本社會回顧戰爭,都會出現微妙的變化,反映在他們的出版物和電影上,我非常關心這種變化,舉例說,這兩年日本的電影《山本五十六》、《大和號的勇士們》、《永遠的零》等,我無一錯過。
11 年前 - 1979年,我大三,中美斷交。美國廢除「中美共同防禦條約」。對台灣而言,那時最重要的保障不是中華民國憲法,而是中美共同防禦條約。反共的信心不是來自國軍,而是美國第七艦隊。
11 年前 - 稍早,行政院就今年紀念抗戰勝利暨台灣光復70周年活動召開記者會,播放了短片,發言人孫立群也展示了抗戰新照片,表示將是特展的亮點。
11 年前 - ●本文同步刊登於今日《中國時報、中時電子報》名家專欄。「如果柯文哲從長期民調領先被逆轉,這就代表選舉路線的大門已經關上,凡人憑選舉無法擊退權貴,那麼只能走回街頭,以更大規模、更具有衝擊性的方式來挑戰...
11 年前 - 10月31日中國大陸在北京舉辦阿富汗問題「伊斯坦堡進程」第4次外長會議。李克強在開幕致詞時提出了五點主張,第一是阿人治阿;第二是阿人主導阿人所有的和平與和解進程;第三是加快經濟重建;第四是探索發展道路;以及第五加強外部支持。
11 年前 - 1816年,英國使臣亞美士德伯爵拜訪拿破崙後,引述了拿破崙對中國的看法:「中國並不軟弱,而是一頭沉睡獅子,一旦被驚醒,世界將為之震動。」1885年,清朝外交家曾紀澤(中興名臣曾國藩之子)卸任駐英俄公使職務,返國前,在倫敦的《亞洲季刊》以英文發表了〈中國先睡後醒論〉。當時,世界許多有識之士已注意...
發行人
hhlioufe報的手機版
我參與的主題(0 /0)
訂閱報(0)
熱門關鍵字
訂閱動態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