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年前 - 最近一個月,走訪歐盟首府布魯塞爾以及美國首府華盛頓,國際間討論最熱烈的話題是烏克蘭變局、俄羅斯吞併克里米亞、以及西方與俄羅斯關係的急轉直下。
12 年前 - 昨天四月七日美國華爾街日報的言論版,刊出一篇有關「亞洲的克里米亞」的文章,講的竟然是台灣。事情起源於上周美國參議院聽證會中,有關歐巴馬政府對台海情勢及台灣安全的政策質詢。
12 年前 - 學生以反服貿之名攻占立法院,不僅國會癱瘓,實際上整個國家的運作都跡近停頓。各方對起事者批評有之,勸勉有之,抗爭亦有之,都希望「運動」早日結束。
12 年前 - 稍後再讀中國時報廖玉/綜合報導2014年04月06日 04:09小字型中字型大字型跟隨 @tw_chinatimes 反服貿學生5日上午在青島東路上舉行首場「人民議會」,討論政院版與民間版的兩岸協議監督條例,現場參與群眾分成小組,大家席地而坐討論,最後彙整討論結果,送國會參考。(趙雙傑攝)英國廣播公司(BBC)中...
12 年前 - 太陽花學運延燒至今,已經超過半月了,仍未落幕。在種種正反攻伐的語言裡頭,多激情,少智慧。而令人佩服的中肯意見,竟出自於飽受抨擊的基層警員之口。北上支援的台南、高雄二名巡佐表示,「能攻占立法院、不如努力當上立委」、「希望哪天他們以立委身分站上議場時,還能堅持初衷」。
12 年前 - 服貿紛爭發展至今,贊成與反對者皆有,取決於每個人的不同看法與立場,無可厚非。然而,身為政策主導者的政府,卻不應當以偏頗、甚至恐嚇方式推廣政策。以下是常見的三大迷思:
12 年前 - 「面對歷史,政治人物非得謙虛不可。政治人物的作為,只能留待歷史學家及相關專家們去評價。」讀者們也許很難接受,不過,這是日本首相安倍晉三今年二月對於慰安婦問題在國會的答詢。
12 年前 - 服貿協議僵局引發美方關注,一方面批評民進黨阻撓議事為非民主手法,一方面稱揚馬政府推動兩岸關係的進展。對此,民進黨備感尷尬,轉而譴責馬政府「援引外力」對學運施壓。事實上,誰才是利用學運的「外力」,民進黨自己心裡清楚。
發行人
hhlioufe報的手機版
我參與的主題(0 /0)
訂閱報(0)
熱門關鍵字
訂閱動態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