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年前 - 從7日起,地表最大規模的民主選舉在印度展開,8億選民,要花5星期才能分階段完成投票。這次選舉是國大黨的政權存亡戰,也是王子與茶販之子的對決,不過每項民調都顯示,王子贏不了印度人的心。
12 年前 - 這問題要做個答覆還挺不簡單,即:是,又不是。容我先探討一下是的方面。
12 年前 - 稍後再讀中國時報林建甫2014年04月08日 04:09小字型中字型大字型跟隨 @tw_chinatimes反對服貿協議而占據立法院議場的學生代表林飛帆(前排左)、陳為廷(前排右)與學生團體7日晚間在立院議場內表示,學運將在周四10日晚間6點退出議場。(王錦河攝)三月學潮,引發幾十萬黑衫軍上街頭。雖是反服貿,但背...
12 年前 - 堅持不同理念的團體或個人,透過抗爭宣揚信念,激發變革,是民主社會運作的歷程。每一次的抗爭,多少都會促發一次社會共識的重新流動。做為社會公共論壇的媒體,在社會共識流動過程中無可替代的角色,就是協助社會大眾重回造成政策爭議的現場,還原政策選擇的動機與真相。
12 年前 - 3月18日當晚,我,人在立法院外,與一群志同道合的學生,高喊反黑箱作業,要求服貿協議退回委員會逐條審查。
12 年前 - 立法院淪陷17天後,政府及執政黨終於發動總攻擊!行政院長江宜樺痛批學生變來變去,還想透過民間版兩岸協議監剋機制改變國家認同定位,讓「兩國論」成為法律。一針見血。暴民猖狂的根源,就是台獨叛國,要推翻「中華民國」。
12 年前 - 捍衛服貿程序正義,學生占領立院議場長達21天。國會全面淪陷,政局動盪不安。面對如此重大憲政危機,執政黨束手無策,不斷放任危機持續擴大、延燒,社會深陷兩極對立,終在王金平「逆襲」出手後收場。縱使再有千百個不願意,但「形勢比人強」,馬英九只能「硬吞」下去。
12 年前 - 太陽花學運昨天宣布將於周四退守立院,學運期間學生曾堅持要「堅守立院、永不放棄」,但讓學生決定退場的關鍵因素,在於立法院長王金平日前拋出「先立法、後協商」,導致輿論轉向,學運支持度大跌,最終不得不選擇「光榮退場」。
發行人
hhlioufe報的手機版
我參與的主題(0 /0)
訂閱報(0)
熱門關鍵字
訂閱動態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