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年前 - 今年有哪些球員對所在球隊有一定程度的生涯貢獻了呢? 我用自己的統計方式選了58名球員,並用數字加以排名 以下就是這58位球隊的代表人物:
19 年前 - 小瑞普肯在大聯盟舞台現身的前 105 年,美國職業棒球場上,不曾出現過身高超過 6 呎 3 吋(190公分)的游擊手,或許,該這樣解釋:棒球界的傳統觀念是,「做為稱職游擊手的條件是─敏捷身手、靈活技巧、精準傳球。」
19 年前 - 但反觀某個島上永遠背負著國家榮譽至上的棒球員, 個人傷害早就是個屁, 而且是個怕人嫌臭, 只能忍氣吞聲、獨自默默承受的烏拉屁, 要是他們知道平平是打棒球, 所受待遇差這麼多, 應該會內傷加三級, 瞬間再減少5年運動壽命!
19 年前 - 今年國內媒體從熱身賽之前(春訓起),就開始密集報導幾位旅美職棒球員的動態,接著更史無前例的轉播了多場美國職棒熱身賽,這讓國內球迷,更深刻的了解到什麼是「職業棒球」?MLB為何是全球棒壇的「最高殿堂」?
19 年前 - 開幕戰先發重要嗎?就球賽實質的層面來講,不重要。就是每年162場季賽中的一場而已,記錄上的投球局數、勝敗,沒什麼不一樣,也不會讓你加薪。而且,通常會對上一個非常難纏的對手,被期待旗開得勝的壓力也比較大。 不過,它是一種榮耀。或者,不要講得那麼嚴肅正經,它是一種,酷。
19 年前 - 不知道是不專業的無知,還是為了賣新聞故意做聳動的報導,反正都很讓人很失望就是了。畢竟這不是一篇報導,而是好幾天的疲勞轟炸。虧待?佔便宜?我看這些報導虧待了讀者,佔了小王和洋基的便宜才是真的。
19 年前 -
19 年前 - 有媒體說,王建民拒簽,是為以後獲高薪複數合約鋪路,說得像是以退為進,有的甚至講成「錢鬥」,其實都是照大聯盟「步數」走而己。先前他接受蘋果日報訪問時也提過:「我可以選擇不簽約,但球團最後會自動續約。」並不是拒簽。
發行人
法洛猛報的手機版
我參與的主題(0 /0)
訂閱報(2)
熱門關鍵字
訂閱動態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