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年前 - 摘譯自2014年4月16日ENS格勒諾布爾,法國報導;江惟真編譯;蔡麗伶審校科學家發現一種能夠耐受極端環境的單細胞綠藻,將有機會廣泛應用於核電廠排出的放射性液體或廢水處理,而且成本低、不傷害環境。科學家發現新微藻可望用於核汙染生物修復放射性雖能殺死大部分的有機體,但有一種微藻(Coccomyxaactin...
12 年前 - 本報2013年12月10日綜合外電報導,徐怡德編譯,彭瑞祥審校加拿大卑詩省大學(UBC)一位專長為林下地植群的森林教授SuzanneSimard,她的研究顯示樹木和植物確實有某種溝通的方式,特別是靠地下的菌類(fungi)組成跨距的聯結網絡,達到分享資源、互助並幫助對方存活下去的功能。早在16年前,Simard就在...
12 年前 - 作者:邱品齊(皮膚科醫師)Chlorophyll(葉綠素)是植物綠葉中含有的天然成分,在植物中其常見的結構式如下所示: 由上圖可以看到其結構中有Mg++(鎂)離子。葉綠素是植物產生的油溶性天然色素,這成分在歐盟及日本可以當作食品添加劑使用,但因為穩定性較差所以並沒有被廣泛使用。目...
12 年前 - 本報2013年10月31日台北訊,鄒敏惠報導大統和富味鄉以劣質油混充其他種類油品,欺瞞消費者的行徑不僅受民眾撻伐,也受到衛福部的鉅額裁罰。但民眾更換了食用油品牌以後,不願繼續食用的油該怎麼處理呢?「請給廢油一個改過自新的機會吧!」主婦聯盟基金會展開了廢油募集行動,更教導民眾如何在家DIY,把廢油...
12 年前 - 作者:GreenInside上週的「海洋吸塵器」引起好多人的興趣呢!我們再來看看《SharkAgainstPlastics》吧!幾十年來海洋垃圾或在海面上載浮載沉了、或悄悄沉降在海床上。數不盡的海龜、海鳥及魚類鯨豚等數百種海洋生物因為誤食漂流在海裡的塑膠碎粒或是被塑膠纏住而無辜喪命的新聞,你一定也曾聽過或看過。...
12 年前 - 本報2013年8月29日台北訊,特約記者廖靜蕙報導烏來、泰安、知本這些知名溫泉景點,原本是原住民傳統領域或保留地,透過「都市計畫」變更為特定區,一步一步轉變為觀光風景區,在缺乏共管機制下,欠缺原住民傳統生活以及文化保護思維,讓台灣台灣珍貴的文化多樣性不斷消失。最近位於台東縣延平鄉的紅葉部落也面...
12 年前 - 本報2013年8月7日台北訊,特約記者楊真報導台灣環境資訊協會蓋藝術工作坊的志工將於今年7~9月間,共同完成「蓋不住的真相」瓶蓋藝術展覽。此刻,需要各方的協助,拾起身旁散落一地的瓶蓋,一起回收瓶蓋!台灣環境資訊協會於2013年夏天,首度舉辦蓋藝術工作坊,召集全台青年學子,關注海洋環境及藝術行動的志...
12 年前 - 作者:廖靜蕙 你手上喝的果汁、飲料,餐桌上的果醬、蜂蜜,如果沒有蜜蜂授粉,會不會從你的手中或餐桌上消失?據統計,地球上80%的植物需要蜜蜂授粉,否則水果和蔬菜無法熟成。每到...
發行人
公益市集報的手機版
我參與的主題(1 /1)
訂閱報(1)
熱門關鍵字
訂閱動態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