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年前 - 如果我當總統,我就要立法,每個人只要上課十五秒鐘
14 年前 - 看到這篇文章我會想到這件曾經「歧視」與「被歧視」的兩造,當時的老阿伯是不在意的被歧視者、佑佑是挺無心的歧視者、我則是內心咆哮的父親,我對「歧視」有很敏感的神經,因為沒有人有資格嘲笑別人。
14 年前 - 如果可以,你可以問問孩子知不知道這天為何放假? 若他們回答的比佑佑、彥彥更另類,你可以用你的方式詮釋這段歷史,用孩子懂的方式告訴他們。 讓孩子知道228代表的不只是數字...... 那是一個日期、也是一段歷史。
14 年前 - 我不認為幼稚園、國小的小朋友心智未開,他們遠比我們理解的「熟」很多,因此我很樂意和孩子聊開,例如佑佑問我:「什麼是哲學?」 非常難答。
14 年前 - 如果你有小孩的話,就應該知道「改變(Change)」不只用在政治上(美國歐巴馬競選時的口號),還用在父母管教子女態度與方法的轉變。 不管你是多堅持原則的人,哪管是主張零體罰「愛的教育」或不打不成鋼「鐵的紀律」,漫漫的育兒過程中,總會轉變修正。
14 年前 - 彥彥上幼稚園不到半學期,他的習慣用語不知道何種原因,已經從台語變成國語。 看來幼稚園的環境,原來也是另一種殖民文化剝奪吧,哈。
14 年前 - 每個「好」孩子都被賦予這麼多沈重的印象包袱,會讓人認為一百萬個家庭要生的小孩,都是同一模子「被規格化製造出來」的,而且多數人會失望,因為自己的小孩並非如此。
14 年前 - 愛因斯坦是個跨時代也劃時代的偉大科學家,據後人表示,他應該要得到三次諾貝爾獎,他的科學成就幾乎很少人能超越。 比較可惜的是他的許多理念是當人們「過了兩個世代」才開始懂他的想法。 小孩一直在長大,我不想隔了兩年、二十年後才懂他的想法。
發行人
hxajgun報的手機版
我參與的主題(0 /0)
訂閱報(0)
熱門關鍵字
訂閱動態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