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樣的生命姿態也更為動人,因為看到他們深知地方自治是多麼腐敗與冷漠,卻依舊熱情前進,除了廖學堂、小非,還有中原大學建築團隊的喻肇青、楊瑞楨,在一次次不斷與鄉親討論的會議或訪調裡,讓過去習慣被鄉長、民代「代表」的中寮鄉親,從排拒、潑冷水到述說「自己希望重建怎樣的家、村」,也重建了討論公共事務的自信與文化,最後當縣府終於開始有重建動作,頒...
「不需要向任何人證明什麼能力,只要去做自己真的很想做的事,而且自己也相信那件事有用,別人自然就會看到你做的那件事有用」
.......... 小非跟中寮的青年說著
《在中寮相遇》裡頭談到很多面相的問題,需要時間慢慢地沈澱反芻,這邊先不談這些,我只想說,這五個多小時絕對沒有冷場沒有不耐,從中獲得的值得討論的則是好多好多倍,真的希望大家都能找個機會看看這部片子。
看到觀眾們隨著盡磅叔—呂春寶處在困境卻總不忘調侃自己的那種幽默又宿命的語言,時而大笑,時而沉默;看到大家專注地看著永平街紛擾及停滯的狀態;看到大家目睹土石流災難畫面時的凝靜;最後,當喻肇青在福盛圳通水時的一番致詞結束後,觀眾忘我地齊聲為喻肇青鼓掌喝采的那一剎那,黑暗中,我回頭看到站在後面的喻肇青,露出白色的牙齒,靦腆地微笑…在這個時刻...
老實說,在觀看紀錄片的過程中,我不時問自己,倘若我是中寮人,將如何看待那片被高壓電塔佔據的天空,如何看待牛步化的重建步履,如何看待土石流夾帶巨石闖進自己的住屋,如何學習那對知天命的老夫婦,當冰箱被壓垮,廚房被沖走,發現一甕醃筍仍舊完好時,竟然謝天,還拿來拌飯吃,懂得自我解嘲,呵呵笑。(米果)
「在中寮相遇」這部紀錄片裡,喻肇青老師率領中原大學的團體,非常認真地傾聽居民的需求,為中寮鄉提出很讓人信服的都市計畫案。可惜,南投縣政府後來以程序問題,否決中原大學團隊的構想。但喻老師仍然繼續陪伴中寮鄉親,在之後的水圳、農園的發展出很多力氣。
「在中寮『相遇』」這「相遇」的意思,一方面是因為在全景921紀錄片裡,這是唯一以外地來的工作者為主軸的一部。馮小非原本在台灣日報工作,也參與「東海書局」的經營,地震後進入中寮創辦「中寮鄉親報」,之後歷經波折,現在負責溪底遙學習農園,生產的有機柳丁成為台灣「公平貿易」的指標。
廖學堂,「在中寮相遇」的另一條故事軸心,記憶中的舊水圳能夠重見天日的主力推手。讓舊日的「水」回來,讓中老年人居多的鄉民同心協力花費漫長時間疏通水圳,因為921,廖學堂從公所職員,變成推動社區營造的主角。不過,王子與公主的美麗故事,在現實中不曾存在。推動社區運動會遇到的一切讓人心力交瘁的苦難,廖學堂也都遇到了。他仆倒了(這時應該加個Or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