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誌主編慧眼識英雄, 隆重其事地逐一敲鑼打鼓, 乍看是替他們宣傳, 實際上是向讀者大眾預告了一個流行世代的誕生。 在往後的廿多年, 本土影視娛樂界果然牢牢記住了這幾個名字。那時候的梁朝偉和張國榮猶在摸索自己的風格, 渾身上下的荷爾蒙找不到爆發出路, 憋著、忍著, 眼神裡流露著難受的心情。...初看電影之時你也許仍是慘綠少年, 再看電影之日你已是迎向初...
他離開報社時, 我故作輕鬆地說"打工而已, 沒什麼大不了",
他很不以為然地回答, "家輝, 不是打工, 我是覺得能夠做到一些
有意義的事情才投入工作. 性格不決定命運, 理想才決定命運."
他目前住在北京, 每天幾次長途電話陪在台北的太太唸聖經.
他說, 你愛這個人, 便要讓她高興. 更何況她陪你吃了這麼...
他的那些所謂台灣的哥們, 在哪裡? 作了個屁事?
我這位在他們眼裡的吊兒郎當的滑頭的"港仔",
恐怕才是最熱血, 最念舊的吧?
台灣男人嘴巴裡的義氣, 都只是空氣?
父子之間, 總是緊張.
但在文章末段, 醒悟父親一生最大的成就是走出了故鄉,
在那年代, 許多人就在故鄉耗了一輩子,
父親努力地, 冒險地踏出去, 才有了子孫的發展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