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述】對愛滋感染者的印象,絕大多數來自於媒體報導故事或社會事件…如同錯誤愛滋知識造成焦慮的高相關,「悲慘無比」或「可憎可厭」的形象也出現類似的效應,令許多新感染者難以接受。許多新感染者依據媒體印象,想像自己必然淪落或親友必然排斥,或開始質疑自己是否萬惡不赦,否則怎會成為「可憎可厭」之人?!(註:愛滋感染者權益促進會 記者會發言稿)
【引述】做了這麼久的動物保護,今天....竟然可以看見如此離譜誇張的官員對待全心付出的義工。
【引述】藝人一句「政治性罷工」情緒性說詞,有如打開台灣社會對「罷工」想像的潘朵拉之盒…只見罷工議題提出後,朝野政黨與工商團體彷彿驚弓之鳥,對罷工所透露出恐懼與嫌惡的負面態度,大概是這段時間以來各政黨唯一最快取得的共識!
北市府法規會提出「台北市人權保護自治條例草案」,首度明訂保護同性戀者及性別少數者如雙性戀、變性者之權益,不得有任何歧視或差別待遇;市府也設立人權保護官及人權保護諮詢委員會,強化權利保護機制,每年提出人權工作報告。
「是什麼結構讓外籍勞工無力反抗、束手就擒?是什麼制度讓少數台灣仲介、資方可以為所欲為、使人為奴?是什麼政策讓官方自縛手腳、漏洞百出? 」這是台灣國際勞協針對高捷泰勞抗暴的追蹤、協助、紀錄系列文章。
【引述】同志諮詢熱線發起的出櫃信行動,就像是要讓每個同志學生站上講台說出自己的感受……如果學生對老師說:「老娘就是Gay!」,老師回答:「很好!老師支持妳/你!」我們的教育就有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