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述:相對而言,台灣的政府反應依舊慢半拍,是在台灣民間社會發聲了之後才急急忙忙發表聲明。如果對這個新局勢有掌握,其實也應該是台灣表達民主價值的好時機,平白放棄讓自己發聲的機會。台灣要談國際化,讓自己參加國際課題是主要的方式,如果衹關心自己的問題,還是不容易引起國際社會的共鳴。
做為有選擇權,或懂得選擇的人,其實比一般人優越許多,或者說,階級或能力高許多。因此,不應該去要求、苛責那些不知道或無法作選擇的人。
雖然這個「國慶」讓有些人覺得很刺眼,或者引起更多的語言文字垃圾。雖然我不能放假...。但還是要說國慶日快樂 XD
的確,為啥大家都猛打logo或文宣戰,忘了公共政策或政治的爭議。選民,都是必須要負起責任的。你要去質疑的是政策主張,而不是他們的「花招」。
引述:我總是擔心,《寶島曼波》依然會成為某些觀眾滿足其對社會責任之缺乏的消費品-「我看過了這部紀錄片,所以也算是有關心這個議題」、「我同仇敵愾的責罵了那些官僚,所以我關心」…簡而言之,在某些觀眾「爽過」之後,明日是否依然如昨?有多少人會起而效尤付諸行動?有多少人會期待下一部可以延續他們「知識份子╱關懷者」面孔的紀錄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