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年前 -
19 年前 - 記者對「操作」媒體的人有所憤怒,其實是對整體環境的憤怒,但是有趣的是他們憤怒的對象,卻選擇性地指向樣在這個環境裡的「弱勢者」及「受害者」,而非有權力的政治人物、明星與媒體高層;在一個壓迫性的結構裡,「弱弱相殘」是常態,記者的情緒,不過反映了這一個常態。
19 年前 - 我認同一個說法:「當你在現場,你就是介入了。」 但是介入之後,當報導要呈現出來的時候,千萬別忘了,自己還是一個記者,別忘了身為記者的專業。這裡的專業,指的不是拿著麥克風堵住受訪者的嘴巴,指的不是扛著攝影機圍住人家。這裡的專業,指的是即便介入了,在報導的時候,在挑選、過濾、形塑你手上的材...
19 年前 - 醫療斜一邊的報導背後,也許應該說的是讓我們重新「看見」那些被遺忘的、常常不被看見的人們,以及藏在更為根源的不平等的社會結構。這個重新看見的過程,不能只停留在每人可以分被到多少醫師,幾張病床而已。人們的健康不是商品,更不是越來越像商店的醫療體系能夠提供的。人們的疾患是病態的社會關係的產物。...
19 年前 - 因為,這樣政治正確的訴求出來,有哪個白目的醫界人士會出來說,『我反對』?一點雜聲都沒有的行動安靜的只有網路上的貼紙證明過存在,一種沒有衝突甚至連溝通都談不上的行動容易讓人在看似平順或是幾個『德高望重』的醫界前輩或是各界精英背書之下,讓行動成了某個階層在熟悉的既有資源運作下再自我消費(或者應...
發行人
阿潑報的手機版
我參與的主題(0 /0)
訂閱報(13)
熱門關鍵字
訂閱動態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