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年前 - 單車環島這件事反而一直沒有在我年輕時的計劃中──儘管那時候天天騎著單車在校園裡晃盪,甚至週末固定騎到木柵動物園去當志工。但我似乎沒有想過要騎去環島這樣的事。即使到了離開校園多年以後,我開始擁有一輛稱做「旅行車」的變速單車,我依然只是在週末午后騎著它在田間山野小道馳騁
19 年前 - 腳踏車、吉他與人 整個電影之中,陪伴明相最久的就是那台腳踏車、再來就是那把吉他,天生聽障的明相,對於音色的掌握無法像一般人,所以他只能在旅途中不斷的練習和弦指法。腳踏車的角色,更是貫穿整個電影的關鍵,沒有了腳踏車,明相可能連環島就沒有辦法成行,實現夢想的腳踏車和吉他又在那裡? 練習曲是...
19 年前 - 或許是主辦單位的關係(天下基金會)?覺得「練習曲」整體來講是一部非常“天下”的電影,就像微笑台灣319鄉。嗯,該怎麼說呢,看起來很台灣,但並不本土。或許這也正是它想講的吧。 ...
19 年前 - 導演說,好比在八里焚化廠演出的那些阿嬤,其實是剛好人家來遊覽,李美國(劇中演員之一,紙風車基金會執行長)靠著他的魅力(他自己覺得)跟三吋不爛之舌請人家整車過來幫忙的.阿嬤們的渾然天成語調,配上了吳念真的國寶級逗趣台灣味,說真的,真的不用演.
19 年前 - 曾從台大騎單車出發,經過東北角,宜蘭,花蓮,台東到屏東恆春城。如果是我,要怎麼拍這部片?有一對情侶一起出發,可以將男女主角塑造成不同成長背景,一個是台北都會小孩,一個是鄉下小孩考上大學,在經過不同城鎮的時候,遇到不同人事物的討論及辨證(這好像就很困難設計)。但是這些鄉鎮必須慎選然後扣緊一個...
19 年前 - 朋友約看這片時,心裡其實有一半的空間,存著懷疑。也許是長時間以來對國片的失溫,加上又是小成本,實難讓我甘願花錢走進戲院。決定看電影《練習曲》,是網友lll的留言,他說:看過island etude會發現過程才是精采的。我同意這句話,於是我給了自己練習欣賞簡單的幸福,像是主角的四合弦,為的是安定自己的...
19 年前 - 看著《練習曲》邊哭邊笑,然後再度想起卡夫卡的話。對不曾像相明那樣獨自旅行的人來說,看完後應該會湧起「去旅行吧」的衝動;但我的第一個念頭,卻是想和導演鞠個躬、說聲謝謝,欣喜於我們擁抱著同樣的「圓」的概念。
19 年前 - 06 因為有一前一後有些魔幻寫實的安排,所以我願意勉強接受在一個力求呈現樸實的影像過程中,看見太多太過於眼熟,眼熟到我們已經幾乎無法將他或她從"某某人"中抽離出來成為"某司機"、"某老師"、"某路人"的面孔,這其實是很現實的影像直覺,我擅自將之解...
發行人
阿潑報的手機版
我參與的主題(0 /0)
訂閱報(13)
熱門關鍵字
訂閱動態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