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周的一個台灣兩個世界的初衷,基本上還是善意,這不能被抹滅。但如何運作,或是採用怎樣的思維,可能還需要更切實一點,否則質疑只會越來越累積,不會變少。
台灣勞動業或農業,或許遇到大環境的困境,但與其埋怨環境,不如回頭想想,應該如何利用資源創造出自己的獨特性,讓台灣文化或產品價值更多元、更被凸顯。這樣的價值,可以透過更多口耳相傳被看見的。
現在農業運作經營必須突破就有傳統,不能依靠「量」或「價」,也不能仰賴政府收購。應該透過網路或是自創品牌,來建立農產品的分享與口碑。找尋一條新的通路。不要再讓中盤商剝削、抑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