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弓弦滑過小提琴優雅的身軀,我的心臟隨著琴聲,時而激昂、時而細微地悸動著。雖然對曲目不甚熟悉,音樂卻毫無阻礙地進入我的心裡。小提琴和鋼琴聲和諧地共演,旋律流暢地在兩件樂器之間輪轉。祖克曼拉出的琴音讓我驚豔不已,就像是聆聽歌喉優美的演唱那般的動人。
台北並沒有這麼漂亮的日式景點,最近的就是金瓜石的太子賓館,不過那兒只開放外觀,而聞名的草山行館那時候並沒有正式的對外開放。第一次看到這麼漂亮的嘉義史跡資料館,感覺就很興奮。在資料館的外面,有兩大排的石燈籠和綠樹;石燈籠的上面還有大正年間的刻字,古樸的歷史感從手指慢慢傳到心裡。
只留建物,沒有故事,歷史一樣不會有厚度。
如果歷史沒有厚度,拆與不拆,就一點差別都沒有了。
我想沒有一位作曲家能像莫札特這樣,有著豐富多樣的經典作品,無論是獨奏、室內樂、管絃作品或聲樂,各曲類都留有跨世紀不朽的經典。他不可思議的腦袋所留下的華麗流暢音符,讓我們這些以賞樂維生的樂迷作夢都會笑,因為莫札特的音樂巧思慧詰,流暢的外貌下又有豐富的底蘊,彷彿洞悉人間喜怒哀樂的天使之音。
就我個人意見,《西城故事》的音樂遠比安德列洛伊韋伯的《歌劇魅影》有深度,或許通俗性比不上《魅影》中的些許單曲,但是曲風呈現的人文味或地域性,卻遠比《魅影》饒富趣味。若與當前台灣正紅的法式音樂劇《鐘樓怪人》相較,《西城故事》音樂的內涵層次與張力流暢更遠勝該劇。
琦君以散文聞名,較少人談她的小說。事實上她這方面的實力也不差,幾個寫實短篇尤值得一提。...。其實琦君小說有別於懷舊散文的地方,是較多闡釋愛情與婚姻,探觸人性善惡,感情圓缺的主題。
「2006 SUMMER JAZZ」包括爵士四人行、庫特.艾靈、史托克豪森爵士四重奏、布瑞德.梅爾道三重奏,購票洽兩廳院。
小說家張曼娟開闢小學堂,讓許多家長趨之若鶩。張曼娟去年暑假基於對國語文教育的關心,曾與紫石作坊舉辦孩童夏令營,迴響熱烈,家長詢問不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