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自己因緣際會也經營起一家書店的時候,幾乎就是依照著自己期許的圖像去經營一個善意而開放的空間了;比如:窗影、綠葉以及諸多先前被人收藏且珍愛的二手藝術書籍;每本書,以致每一個走進來的客人,似乎都是一段書與人預設的情緣。
展覽區分為五大主題,勾勒居住在巴黎的美國異鄉藝術家,對花都波希米亞氣息的迷戀,其中Thomas Hovenden隨性不羈的自畫像為代表。巴黎美景是最好的謬司,也是最殘酷的考驗,美國畫家在巴黎發展藝術的挫折及啟發,以及對法國文化的愛恨情仇,John Singer Sargent的大膽作品《Madame X》,迫使他帶著挫折遠走英倫。
隨著生活品質提升,時尚設計的風潮不限於工業產品,為了讓民眾更貼近十三行文化,讓考古也可以很生活、很藝術地展現,十三行博物館首次將考古加入時尚的元素,今天推出由實踐大學協助策劃的「時尚‧建築‧博物館」特展。
站在台北縣定古蹟原英商嘉士洋行倉庫,看到國有財產局北區辦事處的來函,淡水文化基金會執行長許慧明差點當場昏倒。他說:「國產局跟我們開了5年多的會,我們接受委託,在台北縣定古蹟經營淡水社區大學,投入5百多萬,基本上是入不敷出,哪來不當得利?真是不公平。」
慕特說與卡拉揚相處的13年,深深影響她的人生。「他不贊成我太早展開職業生涯,認為我曲目還不夠多仍有學習空間,因此17歲之前,我年演出平均只有20場。做人方面,他要我學習謙虛。」
部落格興起,提供大眾開拓「書寫自我」的場域,幾乎人人都可以成為書寫者。而拜出版發達之賜,近年來,許多不屬於部落格年代、也無法歸類為「作家」的人,也開始寫作自己的歷史,遠者如范麗卿的《天送埤之春》(自立晚報),近者如劉賢妹的《內山阿嬤》(寶瓶)、潘家帶的《熙攘之間》(麥田)。
她總是穿著低胸、露肩、剪裁合身之連身晚禮服登台演出,聽她的音樂會不僅在聽覺上得到愉悅的享受,在視覺上也令人眼睛為之一亮。穿著這樣「涼快」的服裝不單單是為了吸引觀眾的目光,而是有其實際的作用;慕特認為穿露肩服裝可以讓小提琴與身體做直接的接觸,以便產生較好的聲音,如此一來就不會有減弱琴弦顫動的東西存在。
林務局和荒野保護協會昨天在台北發表「逐鹿蹤源」台灣水鹿生態紀錄片。透過幾位生態紀錄工作者長達3年的努力,把台灣最大型草食動物─台灣水鹿的野外生活,用影像呈現在國人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