糕渣是宜蘭傳統美食,以雞肉、金鉤蝦等加水熬煮24小時,煉取膠質高湯,再加入玉米粉、蛋,放在鍋中不斷攪拌,用小火烹煮到凝固狀,再放涼切成長塊油炸。
「黃色迷戀」,阿勃勒樹下的饗宴。高雄市文化局邀請30餘位全國知名詩人執筆,出版歌詠阿勃勒的詩集,並上架出售,還要舉辦賞花野宴活動,讓大家周休二日賞花讀詩去。
岸上還有一群人在跳充滿拉丁風情的 Salsa 騷莎舞。紐約的夏天,常常都有這類的露天舞會,一般來說,前一小時有專人教授舞步,接下來幾小時就是放音樂讓大家自由發揮、群魔亂舞,規模有大有小,但熱情永遠不變。
剛進入春季時,巴黎人突然發現,在熟悉的風景中出現了一些彩色繪製雕塑牛,和真牛一樣大小,但各有千秋
不管是摩梭族也好,還是納西族也好,走婚儀式都是他們非常特有的傳統文化,不過就他們的觀念來講,走婚有走婚的好處,因為男女雙方不住在一起,既不會鬧矛盾也不會吵架,而且永遠保持一定新鮮感。
「築地魚河岸三代目」第一集中,印象最深刻的是常見的「鯵 Aji」,俗稱「竹筴魚」,產於近海,約20公分長,價格便宜,是重要的食用魚。3月是的竹筴魚的時節,經過漫長的冬天,這時竹筴魚充滿了脂肪,最是鮮美。台灣是盛產竹筴魚的海域。
菲律賓卡兒哈甘的島主崎山先生曾在書裡頭寫到,那裡的時間不會流逝,而是循環不已;我在黑暗的放映間,聽著由顧爾德演奏的片片段段曲子,想到他的唱片,那也一樣會在世界各地人們的CD player裡不斷回響再生,不會消失在某個廣大空曠的演奏廳裡,教人嗟嘆。是不是該把這張CD塞進將到帶到島上的行李箱裡?
更可貴的是這些富麗、雕琢、喧嘩,雖繁華卻不張狂,全曲曲折折地穿插掩映在紅磚舖就的小巷弄裡,彷彿似不勝嬌羞,巷弄上早期還蓋著「不見天」的雨棚……種種屬於鹿港的世俗自為、風流蘊藉,全都隱藏在這些通幽曲徑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