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意思的是,香港在過去 150 年的發展歷程和成功經驗,並沒有在大陸獲得足夠的重視,沒有太多人去研究其成功經驗。
然而,臺灣對“直航”寄託了過多的希望,對兩岸關係執著之症滲透了臺灣公共生活。事實上,臺灣的困境主要不在於航空旅行限制和大陸的攻台威脅。基本上,那是咎由自取。
過去十年間明明除了2001年外,以台幣計價的國民所得年年呈現正成長,怎麼可能成長了十年,所得卻沒有增加?其實問題在於匯率。問題馬上變成「為什麼台幣兌美金會從25:1貶值到33:1,這些美學經濟論,鎖國論,兩岸解禁論,馬上就變成沙灘上的城堡。
台資是這五年來雙層賽局的贏家,北京與泛藍取得了合作的優勢,民進黨政府則在經發會讓步之後,放任台資縱橫兩岸。台資加速外移所導致的中低技術壯年人口的長期失業,已經成為台灣社會安全體系的隱憂。
龍和陳的文章,證據都不完整、論證都不周延,反應的都是非常片面的中國,甚至只是他們想像的中國,他們的文章的重要性在於反映了他們各自的立場,讓我們瞭解台灣人怎樣想像中國,但是對於認識真實中國是沒有幫助的。
由於兩岸農產品價格差距大,加上面對東南亞國家的競爭,及農產品保鮮等問題在短時間內不易解決;何況,目前海南、廣東等地都能以較低的成本生產台灣所生產的水果,加上水果蔬菜的替代性原本就很高,台灣農民千萬不能因為中國給予水果產品零關稅的優惠,而增加種植面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