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年前 - 居高臨下的蔣中正與他的遺囑和口號,與二二八、白色恐怖、民主運動同時相並列的交錯展示(甚至還覺得「崇高」的坐像應該要利用行動藝術來轉換其意義價值才對),那種呈現比較豐富多元?或者更表現了完整的面向與敘述史觀?
19 年前 - 其實,「環保」的重要實踐方式之一,就是聖經所強調的「清心」,聖經上說「清心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得見上帝。」在希臘文中的「清心」指的就是純潔、單純,這不僅是人與上帝的交通之道,也是人與自然的相處之道,是一種「環保」的精神。
19 年前 - 如果「風」不是以一種物理學的空氣流通方式解釋的話,那我們該如何認識「風」?看不到、摸不著,無色無味,「風」真的存在嗎?
19 年前 - 因為蘇建和還曾經告訴我們,正是因為這個社會不完美,所以他才要多做一點事。他可以用自己的生命當作一個悲劇的教材。我親耳聽見親眼目睹一個人是如何拋棄他的怨恨,轉化成一個堅定的責任感。
19 年前 - 上午十點,人在往台中的統聯上頭,剛剛聽著美麗島、看著遠方不知名的山,狠狠地哭了一回,電視上卻傳來蘇建和案的最新判決。死刑(參高院新聞稿)。死刑。心頭一陣悶。
19 年前 - 沒有哪一造可以絕對且強烈堅持蘇建和三人有無殺人,或是參與的程度如何。因為,缺乏足夠明確的證據(即使李昌鈺博士背書,法官顯然也不信)。既然如此,死刑,你怎麼判得下去?到底怎樣絕對的信念與證據,讓法官下了這樣的判決?這三人必須以生命來了結這個懸案?
19 年前 - 我用青春見證司法的改革與進步,而今真的感受到司法環境的進步非同日可語,過去只憑被告自白就可以定罪的時代已經過去,刑事訴訟法所揭櫫的「無罪推定」基本精神也不再只是束之高閣的裝飾品。
發行人
OJ報的手機版
我參與的主題(0 /0)
訂閱報(10)
熱門關鍵字
訂閱動態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