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嫻寫的詩題是〈卓瑪嘉因〉。卓瑪嘉因是被中國政府迫害的西藏作家。思嫻說她是在傅正明來台演講時看到有關卓瑪嘉因的傳單,瞭解西藏流亡人士的艱難處境,於是決定把他寫出來。這首關注被迫害者人權的詩能得獎,提高議題的能見度,是件好事。
昨天才不小心在電視上看到「電子情書」,對編劇把小書店關掉的結局大感不滿。腦海浮現高雄好書店搬遷到關門的經過,不勝唏噓。今天看到此文,實在很巧。
這首屆紀念蔡老師的舞蹈節慶,也將回到舞蹈社舉辦,在這充滿蔡老師生命故事的空間裡,台、日跨國展演「解放」精神的舞作,在涼爽的秋風、綠蔭下演出,召喚人們不想被束縛的原心,受藝術的洗禮而獲得心靈的解放,在這政治紛亂的時刻,一如蔡老師生前無視政治干擾、仍以舞作豐富人們的靈魂。
向來在台灣戮力於「白色恐怖」考掘事業者,多數是左統色彩鮮明的人物(如陳映真、藍博洲),這也容易讓外界誤以為「白色恐怖」就是台灣版的紅白大對決而已,實則人心與人性的摧殘、割裂、扭曲,才是「白色恐怖」最為惡質,以及遺害萬年之所。追繹「白色恐怖」就是要告訴眾人,紅白對決不該是「白色恐怖」的全部鄉力若能跳脫此種心理障礙,那麼「白色恐怖」能給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