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年前 - 真正深入毒害社會、廣泛蠶食人權的關鍵,還在新聞媒體甘於接受強權的賄賂與威脅。傳播學界奉為先驅的麥克魯漢早在六零年代的著作「認識媒體--人的延伸」便指出: 廣告代理業者眼中的報紙,就像腹語特技家看待他的啞巴傀儡。他可以使它說它要說的話。他看報紙,就如同畫家看他的調色盤和一管管顏料……任何私...
16 年前 - 這兩年很多台灣老百姓都被馬總統和旗下政府官員的失策和頻頻失言,弄得氣憤和焦慮不已,失言還是小事,但失言背後的「傲慢心態」所導致的失策,卻是台灣當前最大的問題。傲慢有何嚴重?因為即使這官員才高八斗,在骨子裡瞧不起平民,就容易從威權角度歧視各種族群。缺乏「必要的同理心」,就很難去制定出「符合...
16 年前 - 記者這種生物,要活得好、做得好,有很多基本條件。除了本身條件,例如對議題的理解掌握和反應速度夠快、寫作能力和報導魅力夠強、耐挫力和抗壓力超強,你還需要非常好的機緣,主要是遇到願意給你大幅空間發揮的媒體長官、沒有太多經濟和家庭負擔、不太會抱怨你把太多時間留給工作的家人伴侶等等。
16 年前 - 投身媒體改革這些年,有四個女性的身影或面容,深深刻印在我腦海裡,不時警惕著我,該把「阻止政府與媒體聯手侵害人權」當成終身志業。 她們是:白曉燕、邵曉鈴、王建民的阿嬤、樂生療養院的藍阿姨。
16 年前 - 在記者生涯將滿十三年半、好生活報創刊滿三週年之際,回首來時路,每個關鍵時刻都依然歷歷在目。我不敢說自己在媒體改革領域「始終如一」,但起碼做到「絕不放棄」。 待在台灣的新聞媒體界,挫折很多、壓力很大,為什麼不甘願放棄? 因為我真的很在乎,「母親台灣的未來」。
16 年前 - 向台灣好生活電子報(Taiwangoodlife)的舊雨新知遞送新年祝福,祝各位都能在虎年「顧得來虎(goodlife,也就是說,能把即將來臨的虎年生活顧得好好的呀)」。^_^
16 年前 - 精采的台灣人物,可以是用一生在某領域立下汗馬功勞的貢獻者,可以是致力於改善社會環境的運動者,也可以是為家人溫飽努力求生存的老百姓。在本報主筆編輯安平客的建議和噗浪朋友的票選下,台灣好生活主題網摘新增的類別,就取名為「厝邊人生」。
16 年前 - 坦白說,雖然海地是台灣的邦交國,但我對海地除了曾聽過國名,其他幾乎一無所知,直到世紀災難消息震驚全球、海地總理貝勒理福粗估「全國喪生人數可能遠遠超過十萬」的數字令人鼻酸,我才開始搜尋資料,嘗試認識「海地」。
發行人
aboutfis報的手機版
我參與的主題(0 /0)
訂閱報(26)
熱門關鍵字
訂閱動態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