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要工作?相信很多人會回答「還不是為了生計」。工作賺錢固然沒錯,不過,不該是唯一的理由。
也正因為如此,很多人退休以後,雖然錢夠用了,還是會做義工。
沒有人是萬能的,在關鍵時刻,不應該把時間花在價值不高的工作上。不斷問自己:「此時此刻,什麼才是真正重要的事情」,然後立即投入這些工作,把這些工作做好,其他的事情以後再說。說不定,這些小問題會在處理重要事情的過程中,自然迎刃而解。
從「製造業」到「創造業」、年輕人從「就業」變成去創意市集「創業」,台灣對創意的需求正在快速提升中。
當台灣愈來愈需要仰賴創意,可以預見的是,2007年「學」創意這件事,將會是更火紅、狂熱的全民運動。
投資致富的軌跡在於,做自己喜歡的事,擁有熱情,願意不斷的學習、做功課,發掘別人還沒有看到的機會,這是我永恆不變的投資哲學。而跟隨群眾是永遠不會成功的。
有「印度巴菲特」之稱的金君瓦拉(Rakesh Jhunjhunwala)20年前帶著5,000盧比(以現在匯率計算,略為超過100美元)踏進孟買股市,靠高明投資積聚7億美元身家,現在興趣轉移到購買購物中心,盼抓住印度經濟成長中流向消費熱潮中的錢潮。
「這所有的一切都是籃球給我的,」用生命打球,以防守最難守的對手為已任的陳志忠說:「我經常提醒自己,要把籃球場上拚鬥精神放在人生的每一刻。」
蓋洛普管理顧問公司合夥人大衛洛藍索的建議是「幫助別人達成他們的目標」,其中特別是你的頂頭上司。「如果你能幫助公司同仁達成他們的目標,使他們在他們的上司面前風光十足,他們就會想報答你。」
買基金要看的,絕不僅止於年獲利、β值和sharpe值等「帳面數字」,尤其想要長期持有時,更要去留意一般人不易察覺的「地雷區」,否則一不小心就讓基金黑洞,把你的錢給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