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台灣百和董事長鄭森煤來說,父母親給子女的無形資產,往往比有形資產更加可貴。他說,一般人聽到「資產」兩個字,總是聯想到有形的不動產、現金等,但他認為,上一代留給子女的無形資產,例如品德、信譽、口碑等等,日後可為子女帶來一股無形的力量,成為創業時的助力。
為什麼新進人員的流動率高?萬寶華人力資源顧問總經理李崇領分析,這是企業內在推力和環境外在拉力兩股力量作祟。
當新人剛進入一個新環境時,對組織人員和文化的不熟悉等因素,會把新人「推」出組織;若新人在得到這份工作之前,曾密集到各公司應徵,其他公司的邀約也可能會把新人「拉」過去。
主管也應該將自卑與超越作為「讀人」的角度之一,從心裡、觀念層面著手,以掌握住輔導的重點,幫助部屬突破成長上的盲點與限制。但務必切記的是,自卑與超越只是提供一種「讀人」的角度,而凡事皆不應一概而論,同樣的特徵在不同的人身上,不見得都是弱點,而具有相同弱點的人,也不見得都會產生自卑。否則,反而容易落入另一個陷阱,亦即藉由某一項特點,便輕易...
面對顧客的不滿意,企業最好找出方法讓顧客直接告訴你,而不是把不好的經驗傳揚出去。一個很好的方法是,在信用卡收據上印上選項,若顧客遭遇問題,可以直接在單據上打勾。銷售人員看到顧客的勾選,就可以直接與顧客聯絡,了解實際的問題。
「公司最寶貴的東西就是3大才:資材、人才及錢財,尤其人才是公司最重要的資源。」余榮順認為,沒有人,就沒有公司,沒有好人才,公司很難向上提升。
好好做好「明確需求」的工作,因為規格與需求一旦訂死,你的錢就活化不了,採購成本節省與可能獲利就被「隱藏」掉了。
瀚歆董事長吳日盛獨特的管理洞見-捨得與員工分享經營成果。因為他深信,老闆再能幹,頂多只有一雙手,能捨就能得,吸納更多員工的雙手,幫老闆一起驅動公司成長壯大。
組織的創新與速度,建構在員工個人的創新與速度的基礎,並透過有效的知識管理系統,凝聚成組織團隊的知識生產力。以員工而言,創新的表現奠基於創意思考能力,速度的表現則奠基於快速學習能力,問題是如何使員工擁有這2種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