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面對困頓生活而不知所措時,也就是該出發尋找熱情的時刻。唯一讓自己心甘情願接受磨難而發光發熱的,只有熱情,那一點點的不同,足以讓世界改變。要記得,職場不應該是人生的牢籠,找到自己的「熱情原點」永遠不遲;否則,沒有熱情的人生,究竟為何而戰?
但是,大多數人都有點「應酬恐懼症」,一方面不願走出熟悉的「安全範圍」,嘗試建立新關係:另一方面,也覺得交際應酬太花精神時間,恐怕力有未逮。其實,「應酬」並不如一般人想像的如此負面,找對門路、用對方法,也可以不費多少心力,就能成功擴大社交圈。
發掘他們簡單又富哲理的興趣與人生觀,透過他們的經驗分享,讓我們也來尋找屬於自己工作之外的人生新滋味!
卡特‧布利斯在《創造力激發訓練》一書中提及:「富於創造活力的人,對自己的想法充滿信心,對別人的意見虛懷若谷。他們的創新精神與應變能力都很強。」
在千變萬化的社會,誰也不知道下一秒會發生什麼事,「把握當下,及時行樂」成了時下的生活觀。全球十大激勵型講師喬辛.迪.波沙達(Joachim de Posada)卻強調「延遲享樂」才能細心品味生活,也是開啟成功之鑰。
所謂的思考,又可以歸納成大思考與小思考二種。大思考是宏觀的,思慮的是人生的方向與目標,換言之,透過對照自己現在的處境,重新比對或修正原來的目標。小思考則是微觀的,是一種計劃型的思考,針對手上正在進行的工作,停下來釐清脈絡,想想工作的意義、有沒有效率改進的空間等。
要在企業日常運作裡「刻意練習」,需要做出重大改變。第一就是要設定新目標:不要只是把工作做完,你要專注地把工作做得更好。心態一旦改變,你就會用全新的方法工作。研究顯示,當人的心態轉變,他們在處理資訊時就會更仔細,也會試圖找尋更多的資訊。這個轉變很重要,看看業餘歌手與專業歌手的差異就會瞭解。業餘歌手為了好玩,心態輕鬆,但是專業歌手每場表演...
世界在今天不斷縮小中,資金在全球流動,人力也必然如此,高收入便是「逐工作而居」的主要原因。這種現象可能造就各國之間貧富差距的擴大,但也並非僅是全然的負面作用,如何在兩者之間取得平衡,正視並解決它所帶來問題,各國政府必須全力以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