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年前 - 有時候,我會有個想法,中國共產黨其實不必對奉行著資本主義的台灣、敵意這麼深的. 因為台灣根本只是個資皮共骨的社會.....當這個比喻是談到油價的時候.....哈哈
18 年前 - 人民對政客無情,其實一點都不是人民偉大,而是政客太有情。 人民都是很自私的,對公眾有益,但是對自己卻不見有有什麼即時利益時,他是不會有所警覺的。
18 年前 - 其實,媒體不妨作永遠的「反對黨」,隨時站在權貴的對面,用各種長度的鏡頭小心監看。現在政黨輪替了,作為一名讀者,我也正用各種長度的鏡頭好奇張望台灣報紙言行舉止的轉變。
18 年前 - 現代的三、四年級父母則不同,他們生在二次大戰剛結束的年代,物質生活條件極差,受教育的機會也少,但恰巧在他們就業年齡時,正值台灣經濟快速起飛,當時工作好找、賺錢容易,如今雖然手頭寬裕,內心卻有著當初無法多讀點書的缺憾,孩子想繼續升學,他們沒有不贊成的理由。
18 年前 - 這個概念是有問題的,因為「教育」並沒有被當成「教育」,而被當成「社會階級的篩選工具」。也就是說,過去以來我們並不期待孩子在學校學到他們日後可以提升競爭力的東西......
18 年前 - 評審沒有辦法在第一時間就警覺到這件事,其實呈現的是一種「閱讀的斷層」吧。也就是說,文壇的「大老」並不真的知道現在影響青╱少年作者的作品究竟是哪些。過去我們可以很輕易的看出「這個年輕作者在模仿張愛玲」、「文字很像張曉風」,或者「我們都是看金庸長大的」,所以在評審的第一時間就可以看出摹倣(或...
18 年前 - 如果候選人不必說話、不必負責,所有麻煩事都有人代勞,只要正心誠意,保持良好風度,就可以坐上總統寶座,也是一種台灣奇蹟。
18 年前 - 這或許不只是教育部的問題而已,不只是老師的問題,不只是學生的問題,是整個社會的觀念問題,甚至也不只是台灣的問題而已。如果台灣真的把美國那套爽爽過的制度帶過來,會不會更多人憂慮我們的小孩沒有競爭力?
發行人
yehs報的手機版
我參與的主題(0 /0)
訂閱報(2)
熱門關鍵字
訂閱動態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