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年前 - 《大地,非石油》的原文是Soil Not Oil,也就是我們應該仰賴土壤、而不該依賴石油,才能解決嚴重的氣候變遷問題。盡可能選擇在地、當季、有機的農產品,這,就是解答。就算無法做到百分之百,透過一次次的選擇,也能帶來改變。
16 年前 - 巷口有一家燒臘店的鴨腿飯非常好吃,直到新聞報導「世紀之毒」戴奧辛污染高雄養鴨場數十年,而環保署稱之為「歷史共業」,我才知道,原來我每週都要吃一餐的不是鴨腿飯,而是叫做歷史共業!
16 年前 - 醫師蘇偉碩投書媒體表示,「不要以為不吃美國牛肉就安全了!」他說,只要狂牛症病原進入台灣人民的體內,慈濟與千千萬萬善心人士建立起來的「骨髓庫」,將因此毀於一旦。
16 年前 - 如果你也願意做點什麼,不想再跟我一樣總是哀嘆政府或企業短視近利,置台灣永續發展不顧,頻頻看著陳定南大戰王永慶的Youtube影片,邊嘆氣說我們沒有像陳定南這種人了,請花點時間看下面這三段影片,稍微了解中科對當地農漁產業造成的影響以及環評聽證。然後,如果你認同,請加入公民行動。是的,或許像陳定南...
16 年前 - 盡量選購當地的農產食物就是所謂的Buy Local運動。當食物必須經過長途跋涉才能被送到消費者手中時,通常也表示生產商或批發商會額外添加防霉劑、保鮮劑等化學藥劑,以避免運輸及儲存過程中會出現的發霉、腐壞現象。更不用說,當這些食物到達消費者手中時,早已失去其新鮮度。
16 年前 - 真的不是買不買的起的問題,而是有沒有需要的問題。 假如有人可以接收,讓狀態還很好的衣服還可以繼續為另一個小孩所用,避免狀態還很好的衣服淪落到垃圾場的命運,這就是惜福,我都會想我是在幫小孩累積福報。 當然其中偶而也有一些狀態不好一點的,也許是小朋友吃東西沾染到食物而洗不掉的痕跡,那就留在家...
16 年前 - 當黑心食物流竄,你如何吃到真食物?跟著主廚阿正、毒物專家林杰樑與太太譚敦慈一起去買菜,看毒物專家如何選購無毒的食材,為家裡的餐桌安全把關;主廚阿正如何買到新鮮的材料,煮出一道道美味料理!
16 年前 - 在有機養生的風潮與品質要求下,食材勢必越來越重要,人們會希望吃到當令、原地、原味的食物,不只是好吃,而且要知道是那一片土地,那個農場,甚至是那個農夫種出來的,在農人變成明星的過程中,「產銷履歷」,也就是我們吃的食品也要有身份證,已經是時代的趨勢。
發行人
hsin2hsu報的手機版
我參與的主題(0 /0)
訂閱報(5)
熱門關鍵字
訂閱動態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