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等到哪一天,我們以平常心來看待一個「歷史事件」,就像上中國歷史時講安史之亂、黨錮之禍,就像歐洲史說拿破崙慘遭滑鐵盧那樣的平靜與中性。(我們不足以說理性),也許,禁忌才真正解除,社會才真正多元或自由吧。而「尊重」,我想,還有點遠。
讓人欣慰的是,會場裡充滿了一股成熟的情緒。有爭辯,但是沒有激烈的言辭。也許是因為人不多,也許是因為政治色彩均一。但是既然是我們的集體記憶,身為型構認同的一份子,希望往後的活動,社團可以聯合舉辦,讓所有的人都牢記著這段冤錯。
期待有那麼一天,當談及「二二八事件」時,與國民黨相關的知識菁英,不再操弄外省族群,不再將外省族群當作掩護國民黨軍隊屠殺事實的防護罩,願意接受國民黨是外來政權的事實,才造成兩個不同國家的人民相遇的「族群衝突」;願意理解台灣人民所受的每段創傷,不再急忙指責其悲情或不夠客觀;願意坦承國民黨是加害者的過去,沒有再加任何要求受難家屬「諒解」、「...
我們把活動叫做228全球接力秀台灣,這是一個由居住在全球各地台灣人一起參與的活動,其中的秀,不但跟英語的「SHOW」同音,有展示呈現的意思,也跟台灣話的「惜」諧音,有疼愛安慰的意思。
228到了,今天早上,我看到中國時報的社論-「我們共同的二二八」,由中央研究院的吳乃德先生執筆,看完之後,心情舒暢很多,也許亞里士多德說得不錯,悲劇可以淨化人的情感,洗滌人的心靈,熬過這麼多親眼所見的歷史場景,今天,直覺上,我喜歡也希望讀到積極一些的聲音吧。
每一次看近代史都有一種痛苦和鬱悶,對於中國和台灣來說,那種由歷史上連續的倒楣不幸與欲振乏力,層層鬱積起來的悶和痛苦都是無解的,又持續著的。1947年的二二八看起來很遙遠,可身為仍活在這個影子底下的世代,怎麼能以為這一切是遙遠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