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年前 - 有位媽媽把孩子打得遍體鱗傷,警察來到時她振振有詞地說,是因為「恨鐵不成鋼」才會把孩子打成這個樣子。我看到這則新聞非常恐懼,這個觀念很錯,孩子一定要先是鐵,打了才會成鋼,如果根本不是鐵,打死了也不會成鋼。父母不能不論孩子本質是什麼,就一味要求他和別人一樣,更不能因孩子的表現不如自己預期而去...
16 年前 - 幫助別人不見得只有用具體的物質,能夠讓別人建立自信與自尊,或許是更貴重的禮物,而且當我們是別人生命中的貴人時,自己的生活當然也更容易快樂與幸福了!
16 年前 - 今天早上,我帶女兒去參加聯合報辦的「全國盃作文大賽」,她是由班級老師推薦參賽的。有幾位讀者看到我坐在空地上等女兒,於是和我攀談,大家不約而同都提到「閱讀習慣」的問題...
17 年前 -
17 年前 - 有兩個學生,一個功課很好,在學校都考第一名,但課外知識很貧乏;另一個功課很差,但擁有很多課外知識。很多後者的孩子喜歡看課外書,但常被師長斥責、考試充滿挫折,未來在大學及社會上的發展反而比前者更有潛力。當然,我們都希望培養功課又好、課外知識也很豐富的孩子,但可能嗎?
17 年前 - 以前修習教育學分時,一位教授常常掛在嘴邊的話。它的大意是:「人都有求知的慾望!就像人餓了,會自己去找食物來吃,人渴了,會自己找水來喝一樣。人,知識飢渴了,就會自己找尋知識。教育者提供良好的環境與制度,只要好好引導,學習者在求知慾的驅使之下,就可以獲得知識。」
17 年前 - 這份給小學四年級學生的考題,令我傻眼,我一題也不會做,我將考卷寄給幾百位我的好友。所有回信者都說不會,只有兩位試做,答案也都不同。我的好友中包含了多位大學校長和教授,他們一致的反應是:題目太難了,小學生不該學這些東西。究竟難不難?
17 年前 - 上星期四晚上,我下了課,順便彎去文具行,買點小禮物給我作文班上的小朋友。女兒看到了一個宮崎駿電影「崖上的波妞」的絨毛玩偶「波妞」,很喜歡,百般端詳、不忍釋手。
發行人
pure報的手機版
我參與的主題(0 /0)
訂閱報(0)
熱門關鍵字
訂閱動態
留言